中国的地势与地形1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并且说出它们的走向。2、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并且了解它们的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表述地形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主要山川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教材内容多,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困难,可是用2—3个课时完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分布;2、了解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和特点;教学难点:形成山脉、地形区分布的空间概念,构建主要山脉、地形区的“脑”地图。4教学建议在对本节课标认真研读后,我认为本课最关键的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要教会学生如何来认识中国地形图。并且本课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绘制中国地形图,来帮助学生记忆。本节教材内容多,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困难,可是用2—3个课时完成。5探索活动设计活动一:成果展示让高原组、盆地组、平原组和丘陵组的代表,依次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地形区的资料。活动二:贴图游戏——我给地形区“安家”各小组快速的将写有地形区名称的彩色纸片贴在各组的中国地形挂图的正确位置,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又准又快。活动三:山脉走向演示1、阅读课本P61页图F,总结出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举手回答。2、分小组找出这几种走向的山脉,每组找出一种走向的山脉。3、请小组代表在PPT中指出这种走向的山脉。活动四:抽签贴山脉每个小组派两名代表从写有中国山脉名称的纸条中抽取四条,贴在中国地形挂图上。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又快又准。活动五:七嘴八舌让学生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形区。说完之后,让同学们观看我们周边的一些地形区的图片。争当小画家:在中国轮廓图中,按照步骤要求绘制中国地形图。要求:1、画出地形骨架——山脉;2、在山脉组成的骨架中,填出主要的地形区。6教学案例设计本次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以旅游为主线,以带学生到我国的各地去走走为开始,并播放我国各个地形区的图片,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第一个内容——中国主要的地形区,主要是让学生把他们自己课下收集的成果在课堂中汇报,让学生自己争当小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的第二个内容——中国主要的山脉,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找各种走向的山脉,并在小组之间交流。为了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记住我过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我在两个教学内容之后都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小结部分,我还设计了一个顺口溜,让学生齐读的方式,简要的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了让知识回归生活,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七嘴八舌“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回忆起我们身边的地形。7教学过程7.1第一学时7.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图片展示播放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景观图片,让同学感受中国的自然美,激发学习中国地形区的兴趣。活动2【活动】活动一:成果展示与提问环节让高原组、盆地组、平原组和丘陵组的代表们,依次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地形区的资料。小组代表展示时,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听,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展示小组成员解答疑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和小组合作能力。提问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动3【活动】活动二: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