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实录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出苗苗提出的三大问题,能正确概括出季老先生对苗苗提出读书问题的见解。体会“小苗”和“大树”的含义。3、结合三个问题,用几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学习重、难点:概括出苗苗提出的三大问题,能正确概括出季老先生对苗苗提出读书问题的见解。体会“小苗”和“大树”的含义。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识字读通课文师:今日我们要学的课文-----生: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师: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小苗和大树其实都是指人。生:小苗是指文中的小姑娘,名字叫苗苗,大树是指季羡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师:(这就是当时对话的情景,右边的长者就是季羡林爷爷)季羡林爷爷是怎样的一棵大树呢?生:(读课件上的文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讨论所所长。师:1999年8月21日,在北京大学季羡林家苗苗和大树有一番特别有意义的对话。我们同桌之间一人读季羡林的话,一人读小苗的话,相互检查有没有把每个字音读通顺。(同学之间相互读课文)师:检查这些字的认读:水浒传、绿林好汉、嗯、三侠五义、彭公案。二、自主学习,把握谈话内容(一)明确苗苗的问题。师:课题是”对话”,全文就围绕对话展开。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读懂。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可在书上做上记号)(学生读书、思考,老师巡视时)师发现学生抓不住要点,进行引导。师:有的同学划了一大片内容,有的同学就划了三个字。我请他们分别回答。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读课文相关内容)生:苗苗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读闲书”的问题。师:哪一个答案说到大家心里去了?生齐答“读闲书”。师:对,(板书:读闲书)善于从一大堆的文字中捕捉到最有用的信息是能力。(表扬答案正确的同学)用同样的方法,概括苗苗所提的三个问题。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板书:(偏科、学习外语)(二)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师: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的看法是怎样的呢?也像刚才一样学会把书读薄,抓要点回答。学生相互沟通。师: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尽量有顺序,比如,苗苗提出关于读“闲书”的问题,季老先生的看法是……生:苗苗提出关于读“闲书”的问题。季老先生的看法是应该多读一点闲书。他自己小时候看的三本闲书是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的。师:我们继续补充。为什么主张看闲书呢?生:因为看闲书对于作文能力提高特别有帮助。师:用自己的话把两个同学的发言内容结合在一起。生:苗苗提出关于读“闲书”的问题,季老先生也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赞同应该多读一点闲书。他自己小时候看的三本闲书是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的。因为光读语文书是不行的,看闲书对于作文能力提高特别有帮助。师:面对苗苗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季老先生又有自己的看法。生:苗苗说自己偏科,只喜爱语文,不喜爱数学等。季老先生的看法是喜爱语文是一件好事,但是仅仅喜爱语文是不够的。不管喜爱不喜爱数学,都要学好数学。因为21世纪的青年要三“贯穿”:中西贯穿、古今贯穿、文理贯穿。师:这个“贯穿”指什么呢?生:“贯穿”就是要把中国的和西方的、古代和今日的、文科和理科的都要弄明白。师:我补充一点:中西方文化、古今文化、文理知识要融合在一起学习,全面的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为什么季老先生提倡“三贯穿”呢?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进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进展的需要苗苗的第三个问题是学英语是不是要尽早学习,否则发音不准确。季老先生的看法呢?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季羡林先生认为可以早学习英语,早学要比晚学习要好。还认为学习古文很重要,一个孩子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师:可是不解怎么办呢?生:读加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