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珠玉当沙石新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栏目的分析2011版初中生物学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调整,无论是倚官仗势编排,评议的描述,还是图片的选择,都给人以与时俱进的感觉。尤其是每节课新设置的想一想,议一议栏目,更是新颖别致,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一、编者的设计意图传统教材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而析是遵循新课程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重新构建并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不仅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定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科学的观点。编者设置想一想,议一议栏目的意图是围绕每节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社会生产经验,提出每节课将要学习到的一些重要问题,以此建构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要概念,可谓背面傅粉,预设在外。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教材这样编写是对老师有所期待:力图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活动,发现学生的概念生成的特点,使概念教学更具针对性,可谓匠心独具。二、“想一想、议一议”的特点1、联系实际,身边取材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物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新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栏目中设置了很多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章第2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中,“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展示了床边窗台上摆放着多盆绿色植物的图片,由生活现象导入科学学习,引出学习主题。再如,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的“想一想、议一议”中,以方便面为话题入手。不少学生爱吃方便面,但家长却总是限制他们吃方便面,学生并不太清楚这其中的原因,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自由发言,可以很自然地引入合理营养的内容。这些实例都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引发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2、贴近科技,喜闻乐见早在1995年,我国就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科技和教育是举国的手段和方针,这一点在新教材中也得到体现。例如,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一章第1节生物的特征,本节“想一想、议一议”的内容是机器人用乐器演奏曲子。创设机器人不是生物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出本节将要学习的重要概念。又如,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1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本节“想一想、议一议”的内容是航天员飞向太空时携带的食物中应含有哪些成分,以及为什么要含有这些成分。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航天员食品这一比较新奇的事物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宇航员太空行走的照片中国,太空服的肩部附有五星红旗,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机器人航天员这些与高科技紧密联系的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联系热点,关注时事新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在问题设置时,注重联系时事热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想一想、议一议”是从运动会游泳健将比赛时的情境引入对呼吸过程的学习,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想一想、议一议”是以2011年日本发生特大地震,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引发核污染问题这一事实入手,引出环境污染的问题。用这样的实例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让学生迅速投入本节知识的学习中。把这些对全世界都有影响的事件引入课堂,不仅能服务于课堂,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的情感。4、对话科学,严谨求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想一想、议一议”描述了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研制出能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从而引出显微镜功能的话题。又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想一想、议一议”则借助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的柳树经典实验导入新课。通过呈现科学家的生平简介以及与生物学相关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既了解了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又对科学探究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不仅实现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