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材P18~P22,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情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2.通过学习本课叙述的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商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经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其次,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难点:西周的分封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他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从此,禹由部落首领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王,这样,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了,进入了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归纳导入:奴隶社会是我国历史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共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四个阶段。夏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春秋是奴隶社会的衰败时期。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历史。1.自读教材。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指导阅读18页“导入”内容、观看多媒体屏幕上《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教师自行查找)以及课后“自由阅读卡”中的图。为学生设疑:这些历史资料说明了什么?(夏朝有嫦娥与后羿的传说,有比较大的统治区域,还有确切的都城遗址和宫殿遗址等等,说明夏朝的确是早期国家了),并由此让学生总结出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特点。(如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国家机构的建立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等。)【活动一】大禹除治水之外,还做了哪些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大事?3分钟自主阅读教材。学生回答:大禹还建立了夏朝,成立了国家机构。过渡语: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开始迈入文明时代。提问:夏朝的建立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回答: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了历法。提问:回到开课时的那个问题,禹老了之后,他的位置由谁来继承?回答:他的儿子启来继承。启继承了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这种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袭的制度就是王位世袭制。让学生看教材上的内容,想一想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则是指一个家庭世世代代世袭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继,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为维护夏朝的统治,统治者还建立了国家政权机构。大屏幕展示二里头文化遗址以及宫殿复原图片,这些都是夏朝历史真实存在的证明。大屏幕展示“桀驾人车”的图片这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看图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能预测他统治的结果吗?学生回答:肯定被人推翻。过渡语:桀的残暴统治引起人民的不满,而此时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发展强大起来,最终取代了夏朝。探究二:商汤灭夏【活动二】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夏亡商兴的原因。主观即个人品德、对政事的态度,客观即人心向背,夏桀与商汤有何不同。从而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活动三】了解盘庚迁殷商朝统治的稳定和发展。使用“商统治范围示意图”,首先识别图示代表都城的标志,再提问为什么商朝又称为殷朝。学生回答因为盘庚迁殷后,商朝稳定下来,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朝。在此基础上提问:迁殷后商朝的情况如何?根据教材回答: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上的大国。【总结升华】一个道理: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探究三:武王伐纣【活动四】(1)纣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