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下列基础知识: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畅达、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钱、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及有关课外书籍,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秦始皇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阅读课文内容并编写出总结课文内容的歌谣;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讨论;课后每位学生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通过上述活动,培养主动学习,并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的习惯,并能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秦始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废分封,立郡县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三、课前准备:学生围绕本课导言的两个问题进行预习并编写出总结课文内容的歌谣;学生自编自演李斯与群臣辩论和秦始皇出巡的短剧。四、教学过程导入步骤:师:课前我布置同学们编写总结课文内容的歌谣,写好的请举手。生:朗读自己所编歌谣师:这首歌谣的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什么?生:回答略师:把书翻到69页,我们今天要学习,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写板书)讲授新课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板书]最高:皇帝政治:中央:三公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巩固地方:郡县统车同轨统一文字北筑长城一经济统一货币文化:军事: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南修灵渠[板书随上课进程逐步写出]师: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比以前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都要强。于是他便宣布自己的称号是皇帝。但是国家很大,事情也很多,秦始皇每天要阅读大量奏章。秦时的文书是简,他一天要读100多斤奏章,读不完是不能休息的。一个人怎么也忙不过来。于是他就选派一些人来给他帮忙。其中在中央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哪些人?生: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师:三公要干些什么事呢?生: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管理全国的军事。御史大夫掌管重要文件,并监督百官。师:三公里面谁位置最高?生:回答略师:同学们要注意,不是你们印象中的丞相。他们地位是平行的,都对皇帝负责,都由皇帝任免,互相监督,互不隶属。师:秦朝的疆域很大,在地方上又怎样进行管理呢?当时秦始皇的臣子们有两种观点,他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群臣辩论的历史小短剧。生:进行表演(一派认为应该效仿西周时期的做法,实行分封制。一派认为应该推行郡县制)师:大家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你赞成那一派的观点?为什么?生:回答(如分封制产生了不好的结果。诸侯分裂割据,导致了长达500多年的混战局面——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郡县制,成功地加强了君主的权力等等。)师: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观点,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发展到40多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郡守、县令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他们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请同学们分析考虑一下,秦始皇推行上述这些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生:讨论后回答(如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巩固了全国的统一,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互不统属,对皇帝负责。全国的一切大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师:这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制度建立起封建的专制集权统治。什么是专制集权统治?它是我国封建社会自秦开创,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下来的政治体制。“专制”是指君主专制,皇帝独裁,造成皇权的绝对权威。“集权”是指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当中,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