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优质说课稿各位评为:下午好!依据课标2—2—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选取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载体,来阐释本课标内容,做到依标施教。二、教材地位:本课主要讲述清朝前期,采取一系列民族治理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与内地的交流、交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秦汉以来开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因此,清朝的民族政策是这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一环。三、学情分析学生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能列举出不少少数民族的名称,或者也能用以前的知识来说明,但对清朝的民族政策、史实知之甚少。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和历史学习能力,理性思维逐步增强的特点,很需要用史实与他们对话,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情感的升华。四、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清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掌握清朝的疆域,充分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史料与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用史料说明自己观点和立场的态度和技能。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态度。五、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教学重点:了解清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教学难点:理解统一的多民族是中华各民族民族共同缔造的。六、教法学法教法:讨论分析法、知识串联法、点面交叉法、对比凸显法、读图分析法学法:自主探究学习、归纳梳理法这是我的设计思路七、教学流程(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高亢节奏感极强的《爱我中华》音乐,配着显示不同少数民族衣服的动感画面,马上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融入到56个民族共筑的大家庭。教师就势导入:中华民族的统一、融合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族儿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当历史的车轮驶向清朝,清初的统治者和各族人民又是如何做的呢就要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二)合作探究,突出重点这个环节我利用学校的参悟稿,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教师做好寻批指导工作。最后小组展示成果。每小组展示一个区域,其他可以补充。用答对加分的方式,激励学生。主要措施意义西藏西南西北东北其他(民族关系)其次,老师进行相应的史料补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从措施中的出两个结论:一;清政府以怀柔政策为主。二:清朝的措施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意图: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成果展示、老师点拨等方法,充分践行了新课改中“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史料中获取、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评分小组竞争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三)纵向对比,突破难点节选《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的相关史料,设计问题:1.元朝和清朝在西藏的治理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元:设宣政院;清:建立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实施金瓶掣签制2、元朝和清朝分别由哪个民族建立的?(蒙古族满族)3、元朝和清朝的建立及其对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的贡献说明了什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问,即让我们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做到众向联系,又让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结论,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设问。4、仿照上述,以治理某一地方为例。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假设学生写:新疆,西汉设西域都护府,清(满族)平定叛乱,那么是对的。假设学生写到秦修长城北击匈奴,汉代与匈奴和亲,那么是错的,因为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