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湘教版《东南亚>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课在实施过程中以贯彻新课标提到的“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将“学”与“用”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与“想办法”中轻松学知识。课中设计了去东南亚旅游遇到的有观方面的问题,巧妙地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农业、交通、人口等枯燥的地理知识溶入实际问题之中,教师以图片、视频等形式给学生感性认识并对疑难问题进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通过读相关地图结合查阅资料和已学知识分析得出结论,理解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意图让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很大的兴趣,以大量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使学生积极思考,感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东南亚的位置、范围,气候,地形以及河流的特点,东南亚的交通位置是本节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以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化难为易。掌握东南亚“十字路口”重要的交通地位。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本节课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模拟考察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学生要提前搜集东南亚相关资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3)了解东南亚的山河分布特点。2.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2)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5)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重点、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山河分布特点。2、难点: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教学准备]1、课件。2、学生查阅东南亚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教师播放一段东南亚的旅游影片。看完后教师提问:谁知道这条旅游路线所到的国家?这几个国家在哪个地区?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南亚。(设计思想:影片播放,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谐师生关系。)[板书]第二章2.1东南亚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去东南亚旅游,你会准备些什么?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想到:有关衣、食、住、行、玩、语等多方面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和环境特点。一组是先行考察队:考察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和组成部分。二组是地形考察队:考察东南亚各组成部分的地形特点,并说出你的分析方法。三组是河流考察队:考察中南半岛主要河流的名称、流向、注入海洋及主要特征,马来群岛上河流的特征。四组是气候考察队:考察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并说出你的分析方法。五组是交通考察队:选用旅游交通工具,分析“十字路口”的区位优势。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某一个队,自由组合!开始!二、自主学习、领悟新知温馨提示: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重要!先行考察队:阅读教材P.34图2-1海陆位置:东临、西临、西南与洲相临。纬度位置:大致在N至S之间东南亚的组成部分:和。地形考察队:阅读教材P.34图2-1(1)中南半岛北部,南部地势;(2)马来群岛地势,多、少。河流考察队:通过阅读教材P.34图2-1,分析河流分布情况中南半岛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自向流,注入洋;萨尔温江:自向流,注入洋;湄南河:自向流,注入洋;湄公河:自向流,注入洋;红河:自向流,注入洋;湄公河上游在(国名)境内,流经国家有。这些大河的流向与中南半岛的高山的走向是(相同或不同),因此形成了、的地表形态。这些河流的上游水流,资源丰富,下游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