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司马光资治通鉴VIP免费

司马光资治通鉴_第1页
1/4
司马光资治通鉴_第2页
2/4
司马光资治通鉴_第3页
3/4
司马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接讲宋代第二部史学名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上面从太史公《史记》下来,中国有了所谓纪传体的正史,这以后,编年体孔子《春秋》比较在中国史书里的地位是在正史之下了。可是不断还有人写编年体,如在汉代就有荀悦的《汉纪》,南朝有袁宏《后汉纪》,这两书一路传下到现在,而且荀悦《汉纪》是很出名的。此外还不断有。在《唐书·艺文志》里,编年史有四十一家,九百四十七卷,也不算少了。可是还有不在这里面的,如梁武帝曾叫他群臣写一部编年的通史,卷帙很大,后来没有传。就是《唐书·艺文志》里这四十一家的编年史,传的也不多。直要到宋代司马温公出来写成《资治通鉴》,才是等于孔子《春秋》以及《左传》以下第一部最成功最像样的编年史。以后的史家,特别看重此书,所以常称“两司马”,一个是司马迁、一个是司马光。《通鉴》共两百九十四卷,上面并不直接《左传》,实际上也等于是直接《左传》,下面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除掉本书两百九十四卷以外,还有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目录是所谓“年经国纬”,实际上学,的《史记》的表,预备我们容易查。考异三十卷,现在附在《通鉴》本书里面。有些是这书这样讲,那书那样讲,下了考据工夫来定其得失。这书是司马光奉诏编集的,开始在宋仁宗时,他编了八卷,叫做《通志》。后来宋神宗要他继续编下去,直到他编成,神宗赐书名为《资治通鉴》。说他对政治上有帮助,可资以治国。司马光编集此书,朝廷许他“自辟官属”,又许他借用政府馆阁藏书,最后又许他“以书局自随”。司马光脱离了中央政府,去到别处,这个书局也可以跟着他跑。所以这书虽不是一部官修书,但是由政府诏修,并用大力资助。司马温公编集这部《资治通鉴》,特别重要帮他的有三人:一是刘恕(贡父),一是刘恕(道原),一是范祖禹(纯父)。这三人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当然特别是史学了。照从前说法,两汉是刘恕帮忙,三国下来一路到隋这一段是刘道原的工作,唐五代是范祖禹的工作。他们三人,或许刘贡父责任更大些,此外两人助编部分,刘贡父也预闻到。此书自宋神宗命他续编起,到全书完成,前后十七年。尚有仁宗时开始的战国一段,《通志》八卷,前后共花了十九年。这一工作,实在是相当繁重。待全书编完,原稿保留在那里,共有两屋子。黄鲁直(山谷)说他曾去看过,在洛阳的两屋子草稿,他看了几百卷,没有一个字是草写的,可见当时所花工夫之审慎而认真。司马温公自己说:他自限三天删定一卷。若今天有事中断,明后天定要补足。他又说:我生平精力尽于此书。他先要他三位助手先写一个“长编”,把一切材料都编进,最后的删定则是他自己的责任。有与范内翰祖禹论修书帖,详细说明怎样的修法。先编集一切有关材料。实际上从前人写历史,都是——样,必先汇集史料。如其发生问题,互有异同,就要考异工夫。在作长编之前,还有草卷。由草卷而长编,而考异,大概这三人都参加工作。最后删定,就由司马温公自己一人任之。所以这部书虽是四人合作,实际上等于司马温公一人工力。因为最后的决定在他,这里要,那里不要,都是他一个人的眼光和见解。这一书,大家知道,当然绝大部分是根据十七史来,把纪传体删改为编年体。其实根据正史外,还添进很多书。宋代高似孙写了一书名《史略》,他曾查考《资治通鉴》参据各书,除正史外,还有两百二十多家。高似孙自己说:他前后花了七年工夫去查考每一条史料,把来开一目录。这些添进的部分,却多见《通鉴》之着意处。王船山曾说:《通鉴》能于十七史之外,旁搜纤悉,以序治忽,以别贤奸,以参离合,以通原委,盖得之百家之支说者为多。这是说:政事之治乱,人物之贤奸,事情之原委离合,往往在添进去的那些小文字中见出。若譬温公《通鉴》如绣成的鸳鸯,船山这番话,却把绣鸳鸯的针法线路指点出来了。我们要研读《通鉴》,船山的话,不失为一绝大的指示。但诸位试想,一部十七史一千三百六十多年,他只用两百九十四卷都拿来写下,可见他的重要工作,不是在添进史料,更重要是在删去史料。但在他删去很多史料以外,还添上两百几十种书的新材料进去,这工夫当然是极大的了。善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司马光资治通鉴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