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版本通用七年级上册地理分界线总结1/4七年级上册分界线小结一.赤道(0°纬线):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注:可以根据极点附近判断:极点附近是海洋,为北半球;极点附近为陆地,为南半球。2.南北纬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二.本初子午线(0°经线)与180°经线:1.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2.180°经线以西是东经,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三.20°W和160°E经线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1.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某点以西为西半球,以东为东半球,此点经度为20°W。3.某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此点经度为160°E。4.“小东大西”:小于20°W的西经和小于160°E的东经在东半球,大于20°W的西经和大于160°E的东经在西半球。各版本通用七年级上册地理分界线总结2/4注:可以根据海陆分布来判断东西半球。四.五带的分界线1.北回归线(23.5°N)——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端2.南回归线(23.5°S)——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端3.北极圈(66.5°N)——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南端4.南极圈(66.5°S)——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北端各版本通用七年级上册地理分界线总结3/4注: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五.高中低纬度带的划分六.大洲分界线各版本通用七年级上册地理分界线总结4/4七.板块边界1.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一般多火山、地震,地热资源丰富;2.消亡边界(→←),碰撞挤压,在陆地上一般形成高大山脉,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中间是海洋的话,面积会越来越小(地中海),甚至消失;3.生长边界(←→),张裂运动,一般会形成裂谷或海洋,海洋的面积会越来越大(红海、大西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