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3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阶段质量检测课下作业新人教版选修4(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马克思认为:“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在中学时代为自己树立的远大目标是()A.为人类谋幸福B.以科学促发展C.推翻资本主义制度D.实现普选权解析:中学时代的马克思曾在作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这表明他的目标就是为人类谋幸福。答案:A2.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善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A.英、法、美B.英、美、德C.法、美、德D.英、法、德解析:本题属于情景材料式选择题,实质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解答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材料中“三种主要思潮”的含义。列宁所说的“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善者”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创立马克思主义而广泛吸收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三大成果,而德意志的古典哲学主要包括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答案:D3.对近代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进行了唯物主义科学论述的著作是()A.《神圣家族》B.《德意志意识形态》C.《英国工人阶级状况》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解析:近代两大阶级是指近代资产阶级和近代无产阶级,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真实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并指出了摆脱这种状况的出路,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并对近代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进行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述。答案:C4.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做了精辟的总结,“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你认为下面能体现“最重要的”表述是()A.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参加博士俱乐部的活动C.主编《莱茵报》D.创办《德法年鉴》杂志解析:着重理解马克思为社会发展做出的主要贡献,解题关键是寻找两个历史事件的关系。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工人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做出了贡献。答案:A5.列宁在评价恩格斯的无私精神时指出:“他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上面。”你认为这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A.《神圣家族》B.《德意志意识形态》1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资本论》。答案:D6.1917年,列宁在斯莫尔尼宫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已经开始!因为就在这一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了()A.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C.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D.国际工人协会解析: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选A。答案:A7.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大总统誓词(孙文)开国大典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解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新中国的成立都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B、D两项均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意义,C项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不属于二者的共同点。答案:A8.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者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A.先从农村着手B.从中国国情出发C.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D.根本目的和奋斗目标一致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和再现相关史实揭示其历史现象和本质的能力。要明确题干表明的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即立足于中国国情。答案:B9.邓小平一生经历过三次政治磨难,其中的两次发生在同一时期。这一时期是()A.国民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文革”初期,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