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人: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校梁多学安富菜市场同学们,以上图片能反映历史发展吗?如果能,那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历史现象?物质生活简单的说就是“衣食住行等"需要消耗物质的都可以称为物质生活。荣昌卤鹅就是物质生活。.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习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像广东人端午节划龙舟是风俗,而广东人把“我先走了。”说成“我走先。”重庆人把“肉”说成“嘎嘎”、荣昌人喜欢吃鹅肉,那是习俗不是风俗。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人们物质生活、社会习俗的变迁史实,探讨变化特征、影响其变化变化的因素。课标解读:1.重点:了解近现代人们衣、食、住和社会风俗各方面变化的史实(这是表象)。2.难点:探究中国近现代生活变化的特征、原因及其意义(这是实质)。第一环节:知变化明特征第二环节:探原因第三环节:究意义第一环节:知变迁明特征一、服饰变化: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特征(趋势):保守到开放同时审美观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的旗袍鸦片战争后旗袍观察图片分析中国近代服饰及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另一个特征是什么,并说明理由。(提示:男士、女士服装)民国初期的集体婚礼中西结合、土洋并存一、服饰变化: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4鸦片战争后的近代社会——国门洞开,西服东渐特点:土洋并存,中西合璧,深受西方影响。宋嘉树宋霭龄宋庆龄宋子良宋子文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一、服饰变化: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中山装耻廉礼义三民主义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以文治国一、服饰变化: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特点:中西合璧,受社会革命或领袖人物影响末代皇帝溥仪着装变化一、服饰变化: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如图为不同时期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活照片。据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长袍马褂曾是中国男子的传统服饰B.中山装综合了中西服饰的特点C.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反映了溥仪政治观念的变化历程18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激情岁月,衣着朴素一、服饰变化: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特点:衣着简朴、服饰的政治色彩强烈。列宁装干部服布拉吉文革“绿军装”19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变革年代,风光无限五彩缤纷的现代服饰一、服饰: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特点:个性化,去等级化,去政治化。20(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南北特色,舌尖中国南米北面二、饮食:传统饮食——地域特色分明独具特色的中国饮食---中国传统八大菜系川菜徽菜鲁菜苏菜闽菜湘菜粤菜浙菜二、饮食:传统饮食——地域特色分明22(2)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西餐传入,异味争尝上海第一家西餐厅德大西餐社(1897年拍摄)中国买办和他们的洋老板共进西餐(20世纪初拍摄)变迁趋势:西化二、饮食:近代饮食——西化明显23(3)新中国前期——计划经济,凭票供应特征:计划经济时代的见证——各种票证24(4)改革开放后——改革春风,追求品质“菜篮子”工程实施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安富菜市场特征:物质极为丰富(4)改革开放后——改革春风,追求品质26(1)传统住宅,东方特色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三、居住: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特征:保守性(1)传统建筑,东方特色特征:中央集权三、居住: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太和殿红墙黄瓦(1)传统建筑,东方特色特征:君主专制三、居住: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2、西式建筑进入中国三、居住: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302、欧风美雨,中西合璧中西合璧上海和平饭店三、居住: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313安居工程,百姓受惠一家三代居住在一家三代居住在7.37.3平米的房间里平米的房间里19951995年启动年启动““安居工程””三、居住: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32(1)近代——剪辫放足,时代强音辛亥革命后政府下令剪辫放足、改变礼节四、风俗变化:移风易俗——社会风尚的大变革三寸金莲不缠足会天足运动三寸金莲谁的错,高跟之风为哪般?1644年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1900年夏,蔡元培丧偶后,说媒的人快把他家的门踏破了。蔡先生一看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