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呼唤生命教育名师导航内容感知生命受之于父母、成于社会,凝聚众多情感,寄寓无限希冀。电子游戏中,一按“开始”键,生命便可重现;现实世界里,生命仅有一次,失不再来。一次次生命的意外消逝拷问着社会公共安全体系,拷问着公民应急避险、青少年尊重生命的能力和意识。同样重要的是,这种意识和能力不会凭空而降,需要从小教育,点滴培养。本文就是针对近年来社会上一些青少年虐待生命的现象,提出了要在学生中间开展生命教育的观点。“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被一些青少年生命意识极其淡薄、情感世界一片荒漠的问题深深震撼,因而思考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落笔成文。文章主要从几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第一,生命是人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第二,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第三,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的生命意识的凸显;第四,从现实而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上升,与我们的生命教育缺失有关。基础梳理一、字音字形1.字音识记枯竭(kūjié)皈依(guī)侮辱(wǔ)虐待(nüè)凸显(tū)销蚀(shí)殊不知(shū)2.多音字辨析3.形近字辨析用心爱心专心1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销蚀:销损腐蚀。鉴于:觉察到,考虑到。皈依:佛教用语。这里的意思是归属。2.近义词处世处事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等。如:处世稳健、为人处世。处事:办事,处理事务。如:他处事认真,从不马虎。3.相关成语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道按哪个办法做好。一针见血: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一下子就切中要害。三、文学常识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四、名篇名句一个活生生、具有相当价值的性灵,比伟大的艺术品还可贵。——罗曼·罗兰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不管是自杀、校园暴力还是残害动物,都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剖析:“荒漠”一词本指荒凉而又无边无际。这里形容某些青少年的精神贫乏。用比喻手法,使人联想到没有生命气息的大沙漠,很形象。自杀、暴力……这些与人类本性相抵触的现象可以折射出这部分青少年的内心状况。他们漠视生命,践踏生命,把一切看得无所谓,没有生活目标和理想。作者指出这些现象,其实也是对人生的探讨,当然更重要的是指向生命教育的匮乏。2.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剖析:这句话中“关注”“热爱”“珍惜”三个词语按照逻辑顺序来排列,指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现在,我们呼吁建立和谐社会,而具有和谐生命体的公民,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学会与人相处,就是要学会爱,关注弱势群体;既热爱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存权。学会生存,珍惜生命,就是要在面临突发事件或危险时,及时做出正确的应对。3.如果说生命价值的存在及其重要意义是倡导生命教育的内在依据,那么生命意识凸显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剖析:这句话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既指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是倡导生命教育的内在依据,又指出生命教育的时代背景和要求。联系现在社会上灾难事故频发,生命频频早逝的社会现实,我们更要凸现生命意识,珍爱和尊重生命。对一个生命的逝去,其他人所抱的态度,体现了“其他人”的生命意识。而对于生命,我们这个社会的伦理底线应该是敬畏。只有全社会都树立起敬畏生命的意识,一个用心爱心专心2人的生命才会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有些媒体报道,把一个人被烧死比喻为“被烧成烤鸭”且在形容其死因时用了“潇洒”(尽管加了引号),我们看到的分明是对生命的嘲弄,敬畏生命的意识在此处甚至是一个负数。4.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剖析:这句话揭示了生命教育的内涵。从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活,到人文精神的培养,到激发理想,再到滋养关爱他人和自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