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学三查两反思”课堂教学模式(讨论稿)“四学三查两反思”教学模式,是为进一步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立足简约高效、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快乐课堂的基础上提出的。结合我县实际,此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一、基本结构(一)“四学”指课堂环节四个基本步骤。1.第一步:自学;2.第二步:组学;3.第三步:展示学;4.第四步:巩固学。(二)“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1.一查:在学生自学时;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3.三查:在拓展测评时。(三)“两反思”指“教师的反思”和“学生的反思”。1.教师的反思:教师针对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出现亮点、败笔、偶得、对教材的把控、目标的达成等方面进行,并体现在每个教案之中。2.学生的反思:包括对课前独学情况、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反思,还包括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思考习惯等。要求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随时了解,还可体现在课堂小结、评价、小练笔、学科日记、手抄报、班队会发言等方面。二、步骤要求(一)第一步:自学。“自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自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这里的有关-2-知识可以是教师布置的前置小研究;可以是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对新知识的预习;可以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自主学习等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课型、学科特点自行选择,本环节在课上课下安排均可。1.检查反馈:(第一次调查)此环节是教师收集学生学习信息、初步实现以学定教的起始部分,也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但它的作用却实实在在不容忽视。具体实施中,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第三层面学生(即潜能生)。至于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2.新课导入:教学导入可以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其激励、唤醒、鼓舞作用决定了它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所以导入的作用要着重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3.相关要求:只有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激发和提高,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而独学是指学生的独立学习,但并不能表明是自主学习,所以我们更为关注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从而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独学时,以前置小研究或是巩固、预习作业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标注,带入组学中解决。对学生的基本要求:(1)形成习惯。对于在家庭中实施的,受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导致独学效果不佳的,我们可以采取通过有效地课堂学习评价和小组建设来引导促进,加强管理;对于要求在课上完成的,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2)做好标注。对于经过自学未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做好标注,以便带着这些问题通过组学来解决。(3)向组长告知。当自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由组长向老师报告独学进展情况,便于教师掌握时间。一-3-旦学生的这种学习习惯养成之后,学习时间和学习进程便可以自我控制,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对教师的基本要求:(1)关注学习状态。在自学阶段,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因为学习状态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展示环节的成功或是失败。对于课下完成的可通过完成情况、向组长了解等方式获得。要求课上完成的,教师在巡视时要留心观察学生自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2)尊重个体差异。对于同样一个问题,由于个体存在的差异,每个学生自学的时间有快有慢,自学所完成的内容也有多有少,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作业要分层设置,前置结果要允许出现不同声音。不搞“一刀切”、“齐步走”。(3)教会学生方法。考虑到学段的特点和自学能力的差异,教师可以在自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进行学法的指导、点拨,尽量减少对学生自学的干扰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4)适时评价。通过巡查把握学情,在自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