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步试题导练】一、选择题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C.十月革命的影响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2.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①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②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③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④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B.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党正确分析了国情D.共产国际的支持4.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A.组织严密,纲领明确B.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C.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D.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5.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中,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收回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那么大会就毫无意义。这件事表明孙中山()①把反帝主张视为国民党一大的一个重要内容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斗争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④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6.北伐战争期间,湖南农民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实行统一的土地改革政策B.联合开明士绅支持国民革命C.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D.将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列强用心爱心专心17.对1924-1927年大革命性质的正确表述是()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C.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D.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8.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认识的首要问题是()A.中国革命必须走工农相结合道路B.中国革命中心应从城市转向农村C.应以独立武装斗争挽救中国革命D.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9.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10.经过土地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①分到了田地②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③摆脱了封建剥削与债务④摆脱了政治压迫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把革命火种撒播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敌主力,打其虚弱”,集中有时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2.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用心爱心专心2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二、材料题13.阅读下列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关的材料:材料一: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困守一隅,束手待毙。”──《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材料二: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束手无措,一个师的阵地硬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材料三: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人口,在一次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民国回忆录》(1933年)材料四: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从指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