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同步测控3(人教版必修2)基础巩固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A.由明清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析:B项“……基本相同”不对;D项“从根本上破坏……”也不对;A、C两项相比,依题干“中国近代”四字,符合题意的只有C项。答案:C2.19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的人是…()A.商人、地主和官僚B.官僚和地主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D.商人和高利贷者解析: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受外商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跃跃欲试,最早投资于近代企业。答案:A3.李鸿章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而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君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这表明李鸿章()A.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向外国学习B.革新弊政,变法图强C.认识到清朝吏治的腐败D.找到了清朝衰败的原因解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今各国一变再变蒸蒸日上”,即认识到外国经过变革,蒸蒸日上,体现材料之意的是A项。答案:A4.下列企业按其性质组合,正确的一组是()①福州船政局②发昌机器厂③天津机器局④南通大生纱厂⑤山东路矿公司⑥继昌隆缫丝厂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⑥解析:①⑤为洋务派的企业,②③④⑥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答案:D综合应用5.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建立近代化国家政治制度D.对外国经济侵略做了些抵制解析:洋务运动布新而不除旧,属于“器物”层次的改革,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但并未涉及政治制度,即“中体西用”也就是在保留封建制度的前提下,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答案:C6.从生产发展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的实质是()用心爱心专心1A.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B.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C.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D.发展自由资本主义解析:洋务运动的实质可从多角度分析。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真正实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大机器生产。因此,我们说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的进步。A项强调生产关系;C项强调“自救”;D项说法明显错误。答案:B7.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有些民族企业在内地创办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B.香港的政策自由C.本国投资环境较差D.与国际社会接轨解析:内地的企业不在内地创办,肯定是内地缺乏创办的条件或存在对创办企业不利的因素。答案:C8.阅读下列材料: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当时很多人反对机器生产,其理由是:①汽笛声太吵闹。②机器响声太大。③高烟囱有伤风水。④男女在同一工厂工作有伤风化。⑤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陈启沅顶住了压力,坚持办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百数十家”。请完成:(1)当时人们反对机器生产的理由是否合理?为什么?(2)“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百数十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解析:阅读材料解析题的三步骤:粗读、细读、选读。首先粗读,浏览材料的提示语、正文、出处、注释、设问,把握材料大意;第二步细读,阅读时抓住材料的内在联系,找到它与教材的关联;第三步选读,带着设问要求,选读与设问直接相关的材料。解答第(1)问既要考虑到人们反对的合理理由:机器生产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又要分析其不合理理由;第(2)问要依据材料回答;第(3)问主要考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综合分析前两问所列情况,得出理性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鼓励多角度思维,答案不唯一。参考答案:(1)人们反对机器生产的合理理由是:①汽笛声太吵闹。②机器响声太大。③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这是因为机器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和存在工人技艺不熟练的问题,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