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确认识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国民党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战场则始终如一。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异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也决定了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1)从日本角度分析: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2)从中国角度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人民的支持等)。(3)从国际角度分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训练1】(2011·枣庄模拟)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A.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C.中共和平民主建国方针的实现D.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根据“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法令”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但中共强调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这应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选A。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2)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3)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3.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1)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2)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础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宝贵经验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训练2】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