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知识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3)运用相关材料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第1课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2)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1.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例子,分析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自主学习法本课时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法。如针对自然界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认识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去探究。自然界人的认识新事物旧事物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典例】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明()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B.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C.龚自珍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引文的内涵。材料强调的是事物的变化发展,并没有强调事物的客观性,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B项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引文观点只能体现一定的辩证法思想,而不能体现唯物论思想,C项是错误的。故选D。[答案]D1.近年来,随着电信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通信方式也发生了巨变。从信件、电话、BP机到手机,从拨号上网到宽带上网,信息化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正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这体现了()A.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B.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C.人的认识是发展的D.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答案]B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误区: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注意: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2.下列对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②运动变化就是发展③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④发展是事物位置、场所的变更A.①②C.①③B.③④D.②④[答案]C[解析]发展是运动和变化,但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所以①③说法正确,②④说法错误。故选C。3.邓小平说:“不要拒绝变化,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这一观点表明()[答案]D[解析]题干强调变化对发展的影响,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可见D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如果事物向坏的方向变化,我们就不能去推动,可见B项说法也错误。唯物辩证法强调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必然的,可见A项说法也错误。A.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于人们的推动B.要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不能进步C.变化就是发展,拒绝变化就是拒绝发展D.事物是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的1.核能在20世纪中期得到广泛运用,当时它的诸多优点为人们所公认。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0级大地震摧毁了日本福岛部分核反应堆,导致核辐射,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反思对核能的看法。日本核泄漏事故为人类利用核能敲响了警钟。这表明()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②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④随着实践的发展,已经确定的真理会被推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对于核能的重新反思,体现了人类对核能这一事物的认识的深化,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规律,②与题意无关。真理具有客观性,④说法错误。故选A。2.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①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②发展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