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中图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运动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1.本讲学习目标要求:(1)认识黄赤交角,理解黄赤交角造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二分二至点的位置。(2)认识正午太阳高度角、晨昏线、昼弧、夜弧及其季节变化(3)认识季节的涵义及其划分2.知识结构:二.重点、难点1.重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太阳高度变化。2.难点:太阳直射概念。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三.具体内容(一)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运动,地球公转轨道面成为黄道面。用心爱心专心(二)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在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叫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读图,总结规律)节气时间太阳直射的纬线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春分日3月21日赤道赤道上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夏至日6月22日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秋分日9月23日赤道赤道上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冬至日12月22日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为90°,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A.南北回归线之上,每年各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太阳直射或近于直射;B.北回归线以北,每年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12月22日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每年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6月22日达最小值。纬度带夏至日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的纬度地带冬至日达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太阳直射时达到最大值用心爱心专心(每年两次)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的纬度地带夏至日达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太阳直射时达到最大值(每年两次)2.昼夜长短的变化:节气时间太阳直射的纬线昼夜长短春分日3月21日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出现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南极圈出现极夜秋分日9月23日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出现极夜;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南极圈出现极昼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昼最长北极圈内为极昼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昼最短北极圈内为极夜全球昼夜平分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春分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越来越长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北半球昼长夜短但昼越来越短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越来越长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北半球昼短夜长但夜越来越短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缩小3.四季更替用心爱心专心4.晨昏线的判定(1)侧视图:地球侧视图是最常见的一种日照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赤道为一条居中直线。居中的一条经线也为直线,其余各条经线为弧线。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将任意一条纬线平分为昼弧、夜弧);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极圈的各一端,除赤道上昼夜平分处,其它各条纬线的昼弧与夜弧都不相等。(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晨线的状况)(2)极投影俯视图图中心为极点,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为北极,若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中心为南极。二分日时,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通过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为弧线,且与极圈相切。(图示为北半球冬至日,北极投影俯视图,弧AB为晨线,弧BC为昏线)(3)立体和变式图用心爱心专心这类的图像一般首先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再根据黑夜和白天的范围来判断晨昏线。(甲图夏至日,乙图为冬至日,丙图为冬至日)5.思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变化与一年中的气温高低变化有关吗?画图说明。你能解释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了吧。——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典型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