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2-考点1考点2高考真题回访必清错混辨析必做题组集结考点3题组1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对比1.(2017江苏,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格里菲思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存在一种转化因子,能使活的R型菌转化为活的S型菌,并没有提到DNA,A项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未涉及小鼠,B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比噬菌体外壳比重大,所以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C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在大肠杆菌内进行半保留复制,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部分含32P标记,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一、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思考1.实验中使小鼠致死的原因是什么?2.将S型细菌的DNA直接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是否会死亡?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大量繁殖,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不会因为只注入S型细菌的DNA,没有R型菌,不可能得到S型活菌,小鼠也就不会死。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思考1.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2.艾弗里设置“DNA+DNA酶”这一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3.R型菌向S型菌转化的实质是什么?4.R型菌全部转化成S型菌了吗?转化过程中它们的数量是如何变化的?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与“以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基因重组-5-考点1考点2高考真题回访必清错混辨析必做题组集结考点32.(2017山东济南二模,10)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6-考点1考点2高考真题回访必清错混辨析必做题组集结考点3A.图甲中AB段对应的时间内,小鼠体内已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C.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一个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大部分具有放射性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图甲中AB段对应的时间内,在小鼠正常免疫系统的作用下,R型活细菌含量减少;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部分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且S型细菌快速分裂增殖;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不参与子代噬菌体的形成,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一个亲代噬菌体,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则不管复制多少代,只有两个子代噬菌体具有放射性。答案解析关闭D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者培养细菌实验原则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巧妙构思两实验的联系格里菲斯艾弗里及其同事在小鼠体内用R型细菌培养基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各成分的作用相互对照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②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③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就是DNA.归纳提升: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P451.P和S分别标记了噬菌体的什么部位?标记C、H、O、N行吗?2.如何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用CHON同位素标记行吗?含35S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沉淀物搅拌离心--放射性很高--放射性很低(未标记)(含T2噬菌体颗粒)(被感染的细菌和新形成的噬菌体)实验步骤一:说明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到细菌内。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P451、搅拌、离心的目的?搅拌应选在什么时机?2、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