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中国:无愧“A+”高分5年前的12月11日,中国昂首跨入世贸组织(WTO)的大门。历史的阶段性推进往往肇始于身边的变化。5年来,不管人们的感受如何千差万别,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深远影响正在逐渐体现。中国充分行使WTO成员权利,忠实履行各项义务和承诺,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使入世有了一个良好开局,使中国经济巨轮平稳快速向前。短短5年,中国关税总水平大幅降至9.9%,非关税措施全部取消,服务业开放度几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不断加大。这期间,中国对外开放凸显了几个大转身:从区域性开放转为全方位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转为制度性开放;从单方的自我开放转为双向开放;市场准入条件更规范更法制化,仅中央政府层面就制订、清理了2000余件法律法规,WTO倡导的“透明度”“非歧视”等基本精神成为中国普遍适用的立法原则。这5年,中国经济增长为WTO成员提供了广阔市场,为各国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自2001年起,中国共进口约2.7万亿美元商品,外国投资者从中国共汇出579亿多美元的利润。据世界银行报告,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13%。中国还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多哈谈判中发挥桥梁作用,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国际社会和WTO对此多有美誉,WTO总干事拉米给中国打了“A+”的高分。同时,加入WTO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随着更多外资的涌入,随着过渡期的结束,随着外部环境的复杂化,风险愈趋增多,挑战将会加剧。加入WTO总体上对中国经济是利大于弊,但利与弊在不同领域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具体领域的利弊之变也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能否在“后过渡期”趋利逐弊甚至化弊为利,考量着中国的应对能力、开放水平和对外经济发展模式。许多国内企业常说“与狼共舞”,实际上,用弱者的眼光去看,它是一只“狼”;用强者的眼光去看,它至多是个竞争对手;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它或许是很好的战略合作伙伴,与你共生共赢。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是中国政府立足国内自身发展需要、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战略决策。5年来的历程充分证明,“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的这一抉择完全正确。加入WTO不是开放的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不管是承诺过的还是没承诺的,只要中国自己有能力、有需要,就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开放的压力变成改革的动力、发展的活力。在风浪中乘势而起,在竞争中成长壮大,这是加入WTO5年来的重要启迪,更是未来岁月中我们无法避闪的考题。[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12.11第1版)]中国对美国的全球性挑战提要:美国国内充满对自身全球领导地位的自满情绪,对外来事物采取日益封闭的态度。而中国则通过自省、自我修正、顺应变革和对外开放,在过去28年间取得惊人进步。今后,中国将在三方面挑战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一是经济分量日增,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国和资本市场;二是追求科技优势,希望成为世界创新的领导者;三是全球影响力继续增长,将取得美国正在丧失的全球领导权。对美国而言,中国的挑战是全球性的,而不是双边性的。中国将取代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观点看上去仍然荒谬,因为中国的起点毕竟很低。但中国正在奋发图强。过去28年间,中国展示了自省、自我修正和顺应变革的能力,从而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这些优秀品质正是当前的美国所缺少的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间中,中国都是地球上最富有、社会最稳定、科学最先进,可以说也是管理最出色的社会。中国已下定决心要重现这样的成就。第一项挑战:经济分量日增中国经济成就带来的挑战,更多在于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国和资本市场,而用心爱心专心1不是其生产大国的地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1万亿美元,人民币正在稳步升值,并有条不紊地向完全可兑换转变。目前,许多中央银行和私人投资者都尽可能持有人民币。一旦实现完全可兑换,人民币将成为与欧元比肩的替代性储备货币。世界货币体系或许巨变在即:欧洲和中国将发挥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作用,而美国将失去经济主导权,不得不与他国分享金融权力。此外,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