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链接】加拿大《环球日报》报道,当地时间12月1日,华为全球CFO孟晚舟在被加拿大司法当局逮捕,理由是“华为涉嫌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规定”。华为高级副总裁陈黎芳证实,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却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暂时扣留。但华为并不知晓孟晚舟有任何不当行为。“对于任何肆意侵害中国公民正当权益的霸凌行为,中国绝不会坐视不管!”新中国外交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外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家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重大成就一、50S初期的中国外交——“一三五”一个方针、三大政策、五项原则——打破封锁二、70S的新中国外交——“三大突破”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外交新局面三、80S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全方位外交多边外交、地区活跃、日趋灵活——全面开花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单元体系:世界格局与新中国外交建国初期(135)两极对峙美苏“冷战”外交新局面(3突破)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两极格局。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利益(根本因素、决定因素)国家力量(基础因素)国内外形势国家性质……“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恒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恒不变的利益,我们应当以这种利益为指针。”(巴麦尊)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1.建国以来的外交特点(“三不变”、“三转变”)•1)三不变:•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不变;•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不变。•2)三转变:•由“重意识形态”向“重国家利益”转变;•由“重安全”向“重发展”转变;•由“一边倒”到“一大片”、“一条线”再到“多边外交”转变。原则上的坚定性和方针上的灵活性相结合新中国采取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外交政策,其根本目的是A.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B.确立成熟的外交政策C.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方针D.适应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09广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美苏联社会主义对峙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孤立苏联:支援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955万隆会议(“求同存异”)1954日内瓦会议国际:两极对峙;中美敌对;中苏友好国内:旧的不平等外交;综合国力弱一、50S初期的中国外交(20C50S)——“一三五”1.背景2.根本方针:三大政策:3.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与苏等17国建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封锁,4.意义:步入舞台,外交成熟。与苏联的建交新中国外交第一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与朝鲜的建交与朝鲜的建交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意义①首次提出:1953年中印两国关于西藏问题谈判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③实践:④影响:对中国: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处理国际关系,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对世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9541954年年44至至77月,周恩来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日内瓦会议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五大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