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黑"的"底线"何在重庆“打黑”,初见成效,群众叫好,但也有一些“杂音”。日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慰问“打黑”一线干警时指出,“打黑除恶”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越是有“杂音”,越说明这场斗争的必要性。他从不同侧面批驳了干扰“打黑”的“扫黑作秀论”、“适可而止论”、“见好就收论”、“吓跑客商论”和“包容发展论”。他对“杂音”的逐条批驳,条条可圈可点。笔者仅从他批驳“见好就收论”这个角度,谈点对“打黑”的看法。为什么不谈其他,先把“见好就收论”议论一番呢?因为,由此角度,人们看到了重庆“打黑”的“底线”。在这条“底线”面前,已经没有退路,忍无可忍。在批驳“见好就收论”时,薄熙来明确提出了这条“底线”。他说,去年重庆的涉枪案件955起;1999年以来,全市还有1400多起命案尚未侦破,还有近500名杀人犯在逃。这些杀人犯总要抓回来,这是“底线”,不把杀人犯缉拿归案、绳之以法,怎么还受害者以公道?老百姓又将怎么评价我们的政法队伍?他还说,不讲别的案件,就凭这500名在逃的杀人犯、1400多起未破的命案、900多起涉枪案,组织这么一场专项斗争就完全必要。听这段讲话,犹闻铤而走险之辈在雾都月黑杀人,枪声震耳;看这些数据,似见丧心病狂之徒在山城风高放火,祸害百姓。“黑老大”竟然如此无所忌惮,为非作歹,实在令人触目惊心,也引人深思。试想,在一个有500名在逃杀人犯的城市、在一个有1400多起未破命案的城市、在一个有900多起涉枪案件的城市,百姓怎能有安全感?怎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以,正如薄熙来所说,不讲别的案件,就凭这些,组织这么一场专项斗争就完全必要。这就是“底线”,也是常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一任也要敢干敢说,敢打敢拼。薄熙来强调“打黑”就是为人民服务。他除了批驳“见好就收论”,还在批驳“扫黑作秀论”时指出,“打黑除恶”不是凭空想象,主观臆断,而是基于大量血淋淋的犯罪事实。在批驳“适可而止论”时指出,绝不能对黑恶势力温柔放纵。我们温柔,黑恶势力不会温柔,而且要杀人的!在批驳“吓跑客商论”时指出,一个地方,只有具备了清明的社会环境,严谨的法治环境,才能吸引真正有本事、走正道的公司和生意人,放心来投资发展,地方经济才有希望,才能最终繁荣起来。尤其感人的是,他在批驳“包容发展论”时几句话讲得有情有理。他说,黑恶势力向各行各业渗透,不仅在金融、交通、物流、工程、建筑、土地征用等大行当中实施暴力垄断,就连渣场、快餐、“小面”、零售这些小行当也不放过。困难群众本来就收入微薄,一个月挣不了几个钱,走到哪儿再碰上这种人欺行霸市,怎么生活?我们一些干部认为在这些小行当“打黑除恶”没必要,价值不大。这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对低收入群众来说,那些小行当虽然挣钱不多,却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听听对“杂音”的批驳,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民意为标准,可谓有的放矢,一针见血,有益于解决重庆“打黑”中的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听“杂音”,看形势,对重庆“打黑”,人们的头脑要清醒,态度要坚定,在“底线”面前决不后退。要看到,重庆“打黑”虽说“见好”,但切忌“就收”,切忌做成一锅“夹生饭”,更要防备“打虎不成,反被虎伤”,这方面有过深刻教训。“打黑”打到今天这个地步,只有前进,没有后退,目标只能是除恶务尽,岂能见好就收!用心爱心专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