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少司命》)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啼》)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柳永1、赏析本词三处景物描写,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2、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初步掌握诗歌鉴赏方法。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属慢词,此词声调富于情致,有凄恻哀婉之情。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仕途不顺飘零沦落自由张狂·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大量创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课文朗读读出节奏韵味情感读出节奏韵味情感基调:低缓、缠绵、哀伤1.理解词意,概括上下片内容.2.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3.描写作者什么样感情?景情如何交织?4.怎样理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千古名句?研习探讨研习探讨上片: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儿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景长亭送别羁旅长愁概括上下片内容上阙情景(一)(寒)蝉深秋萧瑟秋蝉哀鸣长亭(晚)长亭送别骤雨(初歇)雨停人走秋景、暮景俱是悲景听觉、视觉皆隐离情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男女主人公此时分别的情景.诉无语泣无声悲之切情景(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设想别后情景去去:一程又一程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离人无限凄楚“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前途渺茫愁绪绵长浓重无边无际把别离之苦引向未来之悲离别景物离别场面此去行程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离别难离别难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无绪催发泪眼无语凄切悲凉难分难舍惆怅伤感融情入景(实)(虚)上阕上阕::寒蝉鉴赏指导:既要抓住所选取的景物特征,也要分析修饰限定景物的词语,更好地体会作者感情。想象中的别后情景想象中的别后情景思念苦思念苦今宵酒醒此去经年杨柳晓风残月好景虚设风情难言酒醒伤情惨不成欢自古多情伤离别清秋节因情造景情景交融下阕下阕::情景(三)下阕词人撷取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哪些典型意象呢?典型意象:柳风月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愁象征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谐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楚岸柳何穷,别愁纷如絮。——杜牧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象征离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寓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名句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酒醒”之后?名句赏析杨柳、风、月都象征着什么样的离别感情?凄凉悲苦孤单酒醒愁醒难以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