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气体的制备和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1)制O2①原料:和.②反应原理:.③反应装置:固+固气.④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排空气法.上KClO3MnO2(2)制H2①原料:和.②反应原理:.③―→反应装置:固+液气.④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排空气法.Zn稀H2SO4Zn+H2SO4===ZnSO4+H2↑下(3)制CO2①原料:CaCO3和稀盐酸.②反应原理:.③―→反应装置:固+液气.④收集方法:CaCO3+2HCl===CaCl2+CO2↑+H2O向上排空气法.(4)制NH3①原料:和②反应原理:③反应装置:固+固气.④收集方法:向排空气法.Ca(OH)2NH4Cl.Ca(OH)2+2NH4ClCaCl2+2NH3↑+2H2O.下(5)制Cl2①原料:二氧化锰和浓盐酸.②反应原理:.③反应装置:固+液气.④收集方法:向排空气法.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上2.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设计的内容完整的实验方案包括以下内容: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④(仪器、药品及规格);⑤(包括实验仪器装配和操作);⑥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⑦(误差分析).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和讨论(2)实验设计时遵循的原则化学实验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也是评价一个实验方案优劣的重要依据,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实验方法和操作程序是否科学合理;②:实验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数据是否准确;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易行;④:实验过程中安全及环保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科学性可行性简约性安全性1.设计学生实验要注意安全、无污染、现象明显.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可用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见下图).若关闭K,不能使反应停止,可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会有部分气体逸散).下列气体的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A.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B.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C.用硫化亚铁(块状)与盐酸制硫化氢D.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解析:A项中固体为粉末会落入烧杯中;C项中H2S有毒;D项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上从而阻止反应的进行.答案:B2.(2009·肇庆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Zn(OH)2是一种与Al(OH)3类似的两性氢氧化物,它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OH)2+2OH-===ZnO2-2+2H2O.而且Zn(OH)2还能溶于过量的氨水中,生成易溶于水的Zn(NH3)2+4,而Al(OH)3不能.则下面四组溶液不.能用相互滴加来进行鉴别的是()A.AlCl3、NH3·H2OB.ZnCl2、NH3·H2OC.AlCl3、NaOHD.ZnCl2、NaOH解析:因Al(OH)3不溶于过量的氨水,故将AlCl3溶液滴入NH3·H2O和将NH3·H2O滴入AlCl3溶液的现象相同,不能通过互相滴加的方法进行鉴别.答案:A3.(2009·浙江金丽衢模拟)将空气缓慢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后,在试管中收集到少量稀有气体.空气在通过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A.O2、N2、H2O、CO2B.CO2、H2O、O2、N2C.H2O、CO2、N2、O2D.N2、O2、CO2、H2O解析:此题考查除杂的原则:既要除掉原来的杂质,又不能生成新的难分离的杂质,一步除去一种杂质.氢氧化钠显碱性,吸收二氧化碳,带出水蒸气;浓硫酸吸收水分,铜除去氧气,镁粉除去氮气.答案:B1.气体的制备气体发生装置依据制备气体所需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分成三类.(1)固体+固体――→△气体适用范围:O2、NH3等.(2)固体+液体―→气体适用范围:H2、CO2、NO2、SO2、NO等,其中可用启普发生器的有H2、CO2.(3)固体+液体――→△气体(或液体+液体――→△气体)适用范围:Cl2.气体发生装置(图A~E):类型固体+固体加热固体+液体不加热固(或液)体+液体加热装置适用的气体O2、NH3、CH4H2、CO2、H2S、SO2、NO2Cl2、HCl、NO2.气体的净化(1)除杂试剂选择的依据主要气体和杂质气体性质上的差异:如溶解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可燃性等.(2)除杂原则①不损失主要气体;②不引入新的杂质气体;③在密闭装置内进行;④先除易除的气体.(3)除杂装置洗气瓶、干燥瓶、U形管、硬质玻璃管等.(4)气体的干燥(除去气体中的水分)干燥是使用适宜的干燥剂和装置除去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水分,常用装置有干燥管(A)、U形管(B)(内装固体干燥剂)和洗气瓶(C)(内装液体干燥剂).常用的干燥剂有:①浓硫酸(酸性干燥剂):可干燥N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