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多样性策略管窥——以精品教程《水浒赏析》为例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杨大忠(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历史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水浒研究会常务理事)TEL:13819041627《水浒论议》(42万字),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版,嘉兴市第十九届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首批百门精品选修课程之一《四大名著赏析》一、古典名著选修课开设的目的:正本清源。(一)影视作品的恶劣影响:林冲之死:“他们都是有力量的人,但鲁智深任性,林冲隐忍,结果鲁智深气运天地,终成正果,而林冲却郁结于心,终于吐血而亡。”——魏智渊《凭什么是鲁智深》,《语文建设》2011年第1期。一系列离奇的改编:天音王子和“白鸟翩翩”;唐僧所唱的英文歌曲;林黛玉的死去;杀人如麻的李逵成了路见不平的英雄;武松打虎时石砸猛虎;《封神英雄榜》挂羊头卖狗肉……简直令人不忍卒看。经典影视作品中的荒唐改编:老版《西游记》中出现了所谓的孔雀公主,碧波潭的九头虫和小白龙竟然还有感情的纠葛;宋江的谄媚之态简直就是个小丑,晁盖成了和朝廷作对的造反英雄;潘金莲成了令人同情的对象等等。总结:今天的中学生对名著的掌握和领会,往往都是非常直观地来自影视作品。阅读原著,欣赏原著是非常必要的。注意的问题:对原著的改编即便成功,即便更加合情合理。鉴赏名著,仍旧要以原著本身为主。例一、老版《西游记》对白骨精改编的成功(涉及到一个所谓的黑狐精的问题)例二、老版《水浒》中对王英入洞房的改编。(二)没有深入名著而产生想当然之论。例如:对林冲的盲目崇拜。“在百八将中,林冲才是有着正常的生命感觉和生活热望的人,他一忍再忍,直到忍无可忍,不能简单理解为懦弱、逆来顺受,这是一个渴望正常生活的人的正常选择。他最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杀了仇人,足见社会之邪恶,足见恶人之不可饶恕;但他并不因此就滥杀无辜,他守住了为人的底线。”——上海师大附中余党绪《关于<水浒传>的阅读与教学——兼与黄玉峰老师商榷》,《语文学习》2015年第1期。二《水浒赏析》教授内容的多样性:(一)论《智取生辰纲》中删去的诗词(本文刊载于《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6期)问题: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九册的《智取生辰纲》,该文在原著中共有七首诗词,选入中学课本后,教材编者删除了其中的六篇,仅仅保留了白胜唱的山歌。删去的诗词的作用:1、对社会环境的暗示:昔日吴七郡王有八句诗道:玉屏四下朱阑绕,簇簇游鱼戏萍藻。簟铺八尺白虾须,头枕一枚红玛瑙。六龙惧热不敢行,海水煮沸蓬莱岛。公子犹嫌扇力微,行人正在红尘道。2、对情节发展的推动: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红炉中。五岳翠乾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除天下热。3、对故事情节的暗示:顶上万株绿树,根头一派黄沙。嵯峨浑似老龙形,险峻但闻风雨响。山边茅草,乱丝丝攒遍地刀枪;满地石头,碜可可睡两行虎豹。休道西川蜀道险,须知此是太行山。(二)林冲为何不杀高俅?1、问题:林冲面对被擒的高俅,何以没有任何复仇的表示?2、林冲这种“反常”的举动,一方面是因为林冲骨子里固有的“招安”思想在作祟;另一方面,是由施耐庵的妇女观决定的;同时,又是施耐庵为了推动《水浒》情节的发展不得不作出这样的处理。(1)“以先在京师做教头,禁军中每日六街三市游玩吃酒,谁想今日被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直断送到这里。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受此寂寞。”(第十一回)(2)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据着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剪除君侧元凶首恶?”(3)“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今已写下几字在此。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若不依允小人之时,林冲便挣扎得回来,誓不与娘子完聚!”(4)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3、该课目的:打破对传统观点,联系原著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