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每课一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斯大林时期,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的措施有()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行余粮收集制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④实行国家资本主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解析:斯大林时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包围下,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③;②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符合新经济政策。答案:C2.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因为农业集体化运动()A.压缩了农业生产的相关指标B.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积极性C.其目的是为工业化提供资金D.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从时间判断“1929~1930年”苏联农村中牛、马、猪、羊的减少反映了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积极性。答案:B3.(2011·广东广州高一月考)苏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正是他(斯大林)的天才的预见以及对工人阶级斗争的卓越领导,保证了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各种宏伟的人类史上划时代的任务。”这反映了()A.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B.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性D.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从材料“斯大林天才的预见”“卓越领导”等方面分析,反映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答案:A4.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解析:本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考查苏联经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借鉴作用。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是由于美国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盲目扩大与人民实际购买力降低之间的矛盾加剧,美国可以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D5.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R.R.Palmer)在《世界现代史》中说:“一个农业国要工业化,只要从农业中提取资金……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进行类似的农业革命,不过这是在国家资助下进行的。”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进行的“农业革命”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C.实行农业集体化D.交纳固定粮食税解析: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交纳固定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排除A、B、D三项。根据题干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可以判断C正确。答案:C6.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该题考查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由材料可知,苏联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反映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显著特点。材料描述的只是工业经济结构,没有与农业进行对比,不能体现A、C两项的内容;材料也没有涉及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故D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答案:B用心爱心专心17.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解析: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这样一个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经济模式。答案:C8.在斯大林时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最高苏维埃成了只是“通过”党中央指示的表决机器,被称为“橡皮图章”,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表现是()A.党取代了政,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B.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C.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D.党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