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导学案一、背景简介根据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城南旧事》满含着怀旧的基调,那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整部影片可分为三部分:“疯女人”;“小偷”;“爸爸的死和宋妈的离开”。用串珠式的联接方式承上启下,每一部分的开头都是宋妈的男人来要钱,每一部分的结尾又都是不同的主人公离开小英子。本课节选了第三部分中的大部。朱天纬在谈《城南旧事》的音乐时说:“一双充满纯真童稚之情的眼睛,在观察着世界,思索着人生。一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尽在不言中。”这两句话可以作为我们鉴赏这部电影文学剧本思想内容的钥匙。影片选择了英子这一特殊的观察角度,用小女孩幼稚的心来感受身边的一切,用非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来对待成人社会,以局外人的身份冷眼旁观,思考成人社会的各种问题。尽管它很不成熟,但对人生、对社会却作了真实的实录。二、艺术重复影片的情、景、人、事和谐统一,不仅体现在内容上,也蕴含在编导的艺术手法的处理中这种艺术手法突出表现为“艺术重复”。请你对照影片及剧本内容,找到2-3处重复,并赏析这些重复的艺术效果。重复类型对应文本对应剧情艺术效果景物的重复(场景)音乐的重复(骊歌)节奏的重复(镜头)叙述的重复(故事)三、影片情怀当我们随着影片中的人物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各自命运的故事时,你会惊讶地发现:随着“一切都离我而去”这一主题的流逝,那个“大时代的小故事”留给我们的是一份哀怀,而不是沉沦;是一种眷恋,而不是淹没。追忆之中更多的是一种对社会人生淡淡的哀愁和对故土人情沉沉的相思。曾经有过的那么真、那么善、那么美的一切,都已经沉淀在了灵魂深处,让人永远有悠长悠长的怀想,犹如学校的阵阵钟声和孩子们的阵阵歌声,还有那辘轳井,那水车,以及在烈日下吐着舌头的狗和那条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盛满了对人世沧桑的眷恋之情,保存了一份难得的温馨。作者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出版后记中写道:“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物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童年是短暂的,但愿童年的纯真和诗意能让我们放下现实的苦难而永葆快乐的心情。吴贻弓:总之,我设想未来的影片应该是一条缓缓的小溪,潺潺细流,怨而不怒。有一片叶子飘零到水面上,随着流水慢慢地往下淌,碰到突出的树桩或堆积的水草,叶子被挡住了,但水流又把它带向前去,又碰到了一个小小的旋涡,叶子在水面打起转转来,终于又淌了下去,顺水淌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