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VIP免费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_第1页
1/2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_第2页
2/2
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1、检查作业:抽背碑文。2、复习本文的叙述顺序,指出本文说明中的记叙成分。二、继续研习新课1、讲读第二段的第三层(6—10节)。提问:第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什么作用?归纳: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教师指导语: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文章把它单独列出来,是为了突出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下面让我们精读7—10节,深入理解本文的重点。(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浏览这一层,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讨论后明确: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正面(北面)中间是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与左边一小幅:“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右边一小幅:“全国人民欢迎解放军”,组成了一组浮雕,刻画了碑文中“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这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斗争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史实,因而放在最突出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说明介绍时按历史发展顺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2、讲读课文第三段(11节)。集体朗读最后一段。提问:本段共几句话,分别与上文什么地方照应?归纳:共有三句话。在第一句中,第三次出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样,呼应前文2、4小节。篇末点题,“又一次瞻仰”的“又”字,不是机械重复,而是感情的深化,第二句与第三句呼应第三节所说的建碑意义:“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是分别对“象征”和“标志”的说明和注释。以上是说内容和感情上的照应,这里还有行踪的照应:开头越过广场──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这里是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整个活动记叙完整,从而使全篇文章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浑然一体,充分揭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三、体味文中记叙作用1本文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再如介绍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四、课堂小结1、分析归纳本文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特点。2、大碑座四周的十块大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作者另列出来进行说明,为的是突出中国革命绕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的巨大代价。板书设计1、活动顺序: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由远到近)2、空间顺序: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由远到近)东西两侧上部──碑顶3、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巧妙结合介绍10幅浮雕)东→南→西→北(顺时针)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