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称:称赞B.食不重肉重:重叠C.虽详与善详:通“佯”,假装D.是章朕之不德也章:彰显【解析】选A。称:说。﹒﹒﹒﹒2.下列全能说明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原因的一组是()①为人恢奇多闻②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③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④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⑤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④【解析】选B。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主要原因是他品行忠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而①是说明公孙弘的为人和才学,⑤是说明公孙弘的大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中年才开始做学问,60岁还仕途不顺,属大器晚成之人。B.公孙弘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对人却很大方,将自己的俸禄全都供给别人,家里没什么余财。C.公孙弘不敢在朝廷上与皇上争辩,曾经因顺从皇上的意旨而背弃与大臣们的约定而遭到汲黯的指责。D.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宰相的职分而主动请求辞官,但遭到皇上的拒绝,最后终于任上。【解析】选B。是对“故人所善宾客”很大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过去说,努力实践接近于仁,喜欢询问接近于智,知道羞耻接近于勇。知道这三种情况,就知道怎样自我修养了。(5分,每分句1分,酌情给分)(2)古代奖赏有功的人,表彰有德的人,守住先人已成的事业要崇尚文德教化,遭遇祸患要崇尚武功,没有改变这个道理的。(5分,每分句1分,酌情给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谓不忝尔祖矣忝:辱没B.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礼:以礼相待C.时竺超民执义宣执:掌管D.而旋与佐吏分之旋:随即【解析】选C。执:捉拿。﹒﹒﹒﹒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①修之潜谋南归②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③而遣使陈诚于帝④复欲率南人窃发⑤凡所赠贶,一无所受⑥修之率众南定遗寇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解析】选B。②是说朱修之被围困的事;④说的是徐卓的所作所为;⑤说的是朱修之“治身清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使他无功而返,最终朱修之又杀了义宣。B.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C.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解析】选C。“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不正确,回宋国是冯弘的派遣,并非出于传诏的帮助。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拓跋焘赞赏他能坚守节操,给他侍中的官职,并将宗室的女儿嫁给他。(“嘉”“以为”“妻”各1分,句意2分)(2)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部众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及”“南”“遗”各1分,“败于梁山”句式1分,句意1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访群臣以边事访:咨询B.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数:列举C.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预:通“与”,参加D.遇事敢言,善臧否人物臧:褒贬【解析】选D。臧:褒扬。﹒﹒﹒﹒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