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毛泽东思想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用心爱心专心1本课教材从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两个角度对毛泽东思想作了阐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表明,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由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建议在教学时对有关史实进行适当的补充,增强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历史作用的深层次了解,为学生全面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奠定基础。本课引言是由图片和文字两部分内容组成。图片展示了五四运动时期青年毛泽东的形象,文字则描写了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起就有远大的抱负。通过本课引言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毛泽东的情况,有利于对毛泽东的全面了解,同时,这段引言也告诉学生,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要有远大抱负,要树立为国家为民族而努力的志向。第一目“革命道路的探索”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探索的结果。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在欧洲与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建议教师选取有关毛泽东早期活动的资料片或图片,边向学生展示,边对毛泽东的有关事迹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使学生对毛泽东崇高的人格品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为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端时期,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标志。在上述文章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及同盟军的问题。他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到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哪些实际问题?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命令各路起义军退到文家市,他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会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创建了井冈用心爱心专心2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毛泽东指出:第一,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