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高中一年级艺术(音乐)教材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歌情乐韵·悦耳爽心》“拓展与选择”中四个平行选题之一的内容——“流传而成的民歌民乐——改编创作的民歌民乐”。高中一年级《艺术》教材在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对艺术作品体验和感受,教材内容更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学习过程更注重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教材的第一单元《歌情乐韵悦耳爽心》中就选用了学生非常喜欢的流行歌曲与音乐剧;第二单元《肢体语言心灵律动》中选用古朴隽永的古典舞、热门的踢踏舞、激情的桑巴舞等。每单元又以不同的主题体现从拓展性的鸟瞰到综合性的聚焦这一渐进逻辑,让学生有机会去接触、感受和欣赏更多、更广泛、更新奇的艺术;让学生在有趣的对比、思考、实践和运用中,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博览艺术、认识艺术、享受艺术;让学生在充满审美愉悦的学习中,不断丰富情感,增强人格魅力,提高生活质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一课,通过传统民歌和赋予新型的时代元素之后的民歌的对比欣赏,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革新,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情感的变迁,而产生的不同的美学价值。在欣赏与感受,体验与探究中,感悟传统的民歌见证了过去社会的历史风貌,民歌的发展则见证了当代社会的形态。无论是传统民歌还是民歌的发展,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社会艺术文化的产物,她将伴随着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折射出她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艺术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艺术的“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当今世界多元艺术文化,形成包容性的价值观念,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意识。即在艺术教学过程中,立足以艺术文化的浸润去立身,最终实现艺术创造“人文素质”的育人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