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梭伦改革和欧洲宗教改革选修11.以下两段材料反映了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社会状况。材料一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最初设立3名,主管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任期10年。后来又增添了6名司法执政官,9名执政官任期缩短为1年。材料二雅典城附近的土地多石、缺水,收成非常有限。平民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却常常食不果腹。走投无路的平民被迫向贵族借种子、工具或口粮,为此,不得不将土地或人身抵押给债主,在田间立起石碑作为土地抵押的标记。若欠债的平民不能按期还债,土地便归债权人所有,失去土地的平民变成替贵族种地的雇农,必须将土地收成的1/6交给地主。当时人身抵押十分流行,无地的平民只有人身这一最后的“财产”可以支配。一旦无力交纳地租,农夫本人及其妻子、儿女就会被债主捉去抵债,要么在债主家中服劳役,要么被卖到国外当奴隶。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出雅典怎样的社会特点?(2)若平民的债务不能按期还清,他的命运如何?(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判断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解析:第(1)问应综合两则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第(2)问则主要根据材料二来分析。第(3)问则是对上面两个问题的进一步升华和提高。答案:(1)政治上贵族专权,广大平民没有权力;经济上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和财产。(2)无力偿还债务的平民,一是沦为为贵族耕种土地的“六一汉”;二是沦为债务奴隶或被卖到国外当奴隶。(3)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是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2.(2011·江苏连云港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梭伦材料二北方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土地荒芜。北魏颁布均田令,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授露田20亩。露田加倍授给,以备休耕。露田不得买卖,授田者身死或年满70者归还官府。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不须还官,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摘自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说明梭伦是怎样使“他”重获自由的?这对于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推断北魏土地所有制有哪几种类型,并说明依据。上述材料反映梭伦改革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有何相似之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解负令”和孝文帝改革的均田制。第(1)问,只要理解梭伦诗中的“债权标”意思即可回答前一句。后一问围绕“债奴”→“平民”→“民主政治”这一思路来回答影响;第(2)问,前一句需要理解“露田”(国有)、“桑田”(私有)的性质。后一问较易回答。答案:(1)拔除“债权标”。(或颁布“解负令”)影响: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稳定了平民阶层;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2)类型: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和土地私有制(或农民土地所有制)。依据:土地还授、买卖的规定。相似之处:解决土地问题,发展农业生产。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用心爱心专心1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材料二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材料三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材料四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上帝就可以赦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罪。(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2)针对材料四,马丁·路德做了什么事,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解析:本题考查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第(1)问要从材料中总结原因;第(2)问首先明确材料四反映的问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采取的行动及其主张。答案:(1)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天主教会腐败;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压榨最严重。(2)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只能靠终生“悔改”。4.(2011·山东济南4月)阅读下列材料: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