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短章价值标准一次,一个人在他的地里掘出了一个绝代佳人的大理石雕像,于是他就拿着它到一位喜欢各种艺术珍品的收藏家那里出售。收藏家用高价买下了这尊雕像,然后他们就分手了。在回家的路上,他拿着钱边走边思量,自言自语地说道:“这笔钱能使人生活得多么美好!石雕是死的,埋藏在地下谁也梦想不到已有千年,怎么会有人出这么多钱买它呢?”而收藏家却在欣赏他的雕像。他思索着,也自言自语地说:“多么美丽!多么栩栩如生!多么伟大的杰作……而它刚从千年酣睡中苏醒!为何竟有人宁愿不要这一切,而要既无生命、又无诗意的钱呢?”修身名句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赏读:诗人在逆境之中,尽管年老力衰,仍然一心想为君王、国家清除政治上的弊端,足见忠心耿耿。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赏读:表示自己临危不惧的豪情,用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之志和勇于战斗的激情。3.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秋瑾赏读:自己哪里愿生命在空闲中虚度?怎么甘心让祖国遭受苦难后化为灰烬呢?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赏读:表达了诗人忠君爱国、力图收复中原祖国河山的理想和追求个人功名的宏愿。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鹧鸪天·建康上元作》赵鼎(1085-1147),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今属山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与李光、李纲、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其词早期多为闲情绮语,南渡后所作,多家国乡关之思。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又号真隐山人,福州永福人,出身仕宦家庭。自小志于学,胸怀壮志。靖康之变,汴京沦陷,他避难江南,宋高宗绍兴元年,愤于秦桧的卖国行径,休官还乡。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诉衷情》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今浙江省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扫胡尘”“靖国难”是他平生志业所在。其词风格多样,但以爱国词为主调。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柳梢青·春感》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经历了南宋覆亡和元朝政权趋于巩固的两个时期。对这期间的社会现实,他的词能以鲜明的立场和态度予以反映。其词不假雕琢,悲咽沉痛。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2.写作背景《鹧鸪天·建康上元作》:靖康之变,汴京沦陷,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王朝宣告灭亡。赵构被拥立为帝,重新建立政权,是为南宋。宋高宗赵构渡江初期,驻跸建康(今南京)。赵鼎随驾到达建康,此词大概是作于到建康不久的当年元宵节。《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四年前,枢密院编修胡铨上书皇帝,要求皇帝斩秦桧、孙近等投降派的头,表示“不与秦桧等共戴天日”,因而遭到迫害。这年,秦桧又指使他的爪牙诬陷胡铨,把他除名,由福州押送新州编管。当时士大夫慑于秦桧的淫威,都“畏罪箝口,莫敢与立谈”。当时寓居福州的张元幹,不顾个人安危,写了这首词相赠,并与之饯别,表现了词人坚持正义、刚正不屈的斗争精神,抒发了“抑塞磊落之气”。《诉衷情》:陆游一生以抗金报国、收复中原为己任。但是在投降派当政的社会条件下,他长期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最后还被罢黜回乡,投闲置散,壮志未酬。但他始终没有忘怀国事,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现实与理想的激烈矛盾,始终冲击着他的内心深处。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创作的。《柳梢青·春感》:南宋沦亡后,刘辰翁在外流落多年,晚年在故乡的山中隐居。此词就作于他隐居期间。“春感”,这里是写在元宵节的感想。3.审美视窗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你满腔爱国热血,怀抱抗金救国的壮志,赤胆忠肝。你面对战场的冷漠无情毫不退怯。在失败时你仍对未来充满希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对祖国的忠诚至死不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