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世界各海洋大国竞争的焦点之一,其中基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是重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干预,海洋环境正在不断的恶化,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遭到破坏,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显得更加紧迫。研究海洋生物基因组及功能基因,能深层次地探究海洋生命的奥秘;发掘海洋生物基因,有利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从海洋生物的功能基因入手,有助于培育出优质、高产、抗逆的养殖新品种,从根本上解决海水养殖生物"质"、"量"和"病"的问题,同时还有助于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基因工程新药,部分解决海洋药源问题。在水生经济动物方面,美国启动最早,已经筛选到一批与发育、生殖及免疫相关的功能基因;日本针对疾病和免疫相关功能基因进行重点研究;国外目前工作重点,均集中到建立功能基因分析技术平台上。我国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在水产养殖核心种质方面,开展了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功能基因的筛选与克隆,胚胎干细胞和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建立了淡水鱼类基因转移的完整技术体系,以及海水鱼类花鲈胚胎干细胞系,为建立鱼类功能基因分析的技术平台奠定了良好基础。克隆了深海微生物编码各种低温酶的功能基因,力图建立新型酶制剂的基因工程生产工艺。克隆了海蛇毒素、海葵毒素、水蛭素等一批功能基因,基因重组芋螺毒素、基因重组别藻蓝蛋白和基因重组鲨肝生长刺激因子作为潜在的基因工程创新药物,在十五海洋863计划支持下,正在进行临床前试验。构建了可能用于海洋药物生产的大型海藻表达系统。但总的来讲,我国的研究跟踪多,原始创新少;基础积累薄弱,应用急于求成。特别需要海洋生物基因的功能验证模式和表达应用体系。他强调指出,找基因是为了用基因,而了解基因功能的关键是建立模型和方法学的突破。他希望通过本次香山会议,凝练目标,抓住关键,合理布局,重点突破。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源:Zxxk.Com]关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与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和保护的问题专家,提出了海洋生物多样度、遗传多样度和生态系统多样度的概念。指出:由于海洋生物处于海水介质中,多样"度"的研究有难度,对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不足,生态系统水平和景观水平的多样性研究更不足,严重制约了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和保护。目前,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包括海洋动物种群历史、海洋动物地理信息系统和海洋种群的未来预测研究,通过实施有关七个项目,从种群、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建立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体系,逐步实现可持续渔业的目标。我国水产养殖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水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净收入的50%。但经审定的水产良种只有46个,良种覆盖率仅为16.2%。海洋生物具有生物种类、生态习性和繁殖特点多样性,应加强海水养殖生物繁育与主要经济性状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克隆与生长、抗逆和品质质量性状相关基因;加强海水养殖生物的遗传改良与新品种培育研究,重视选择育种和标记辅助育种(MAS)的工作;把免疫与病害防治作为重点,特别要重视特异或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和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潜力。海水养殖核心种质基因组学用心爱心专心陆地农业已经跨越了机械化、育种、化肥使用到生物技术的几个大阶段。海洋生物种质资源是"蓝色农业"的基础,所谓核心种质就是核心样品,即用最小的样品最大程度地代表多样性。海水养殖核心种质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应该以资源为基础、以基因为核心、以品种和产品为载体。根据国际上重要的海洋生物基因组计划和我国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的最新进展及面临的紧迫形势,提出四点建议:1、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生物基因组计划,避免被动;2、有计划地对我国海水养殖核心种质和海洋药源生物独立开展基因组学研究;3、构建海洋生物后基因组学研究的技术平台,确保基因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4、建立GM(遗传修饰)动物的环境安全评估体系。由于过度捕捞、海区污染、环境恶化等因素,我国海洋鱼类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例如我国带鱼最高年产量曾达到50万吨,占世界70%,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