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反思《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名称《坐井观天》科目语文年级二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只能读到表面内容。要引导他们理解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青蛙整天坐在井里,只能看到眼前。2、发挥想象,认识到青蛙的错误。二、过程与方法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精读课文,引导释疑。三、知识与技能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2、带问题读,理解寓意。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内容。2、理解寓意。教学资源教学软件、头饰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读读课文,质疑问难自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问题和弄不明白的词语,提出解决。教学活动2精读课文,引导释疑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2、联系句子和上下文、放课件理解无边无际。3、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4、指名读第三次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5、比较句子。教学活动3带问题读,理解寓意1、它俩谁说得对?替它俩找找原因,引出寓意。2、结合自身谈想法,进一步受到教育。教学活动4品读课文,角色体验1、同桌分角色朗读,争论天有多大。2、指名表演。教学活动5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把你想到的说出来或画出来。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助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