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007年第6期No.6,2007浙江社会科学ZHEJIANGSOCIALSCIENCES2007年11月Nov.,2007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术口张鹏飞陈斌开内容提要本文利用世界100个主要城市2003年的数据,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新古典增长核算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解释城市产出增长的79.8%,是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产权和司法制度是影响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主要因素,技术进步对城市全要素生产力也有显着影响,制度和技术进步可以解释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近70%,是城市经济增长的源泉.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揭示,现代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集中体现在城市交易成本的不断降低上,而良好的制度有利于降低城市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本文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要实现我国城市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作为有效制度的供给者的城市政府必须进一步转变自身的职能.关键词影响因素城市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制度作者张鹏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陈斌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O5级博士生.(北京100871)一,引言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程度也随之提高,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探析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定量分析城市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影响因素,对于更好地理解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另外,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这类研究对于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含义.然而,主流经济学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关注很少.Lucas(1988)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从人力资本外部性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化的作用,认为城市经济增长是一个从劳动密集型技术向人力资本密集型技术转移的过程,具有不同于国家或者省区经济增长的特征.Lucas(1988)为理解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并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起点.然而,迄今为止,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关于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证文献并不多.现有的文献大多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LinandSong(2002)用多元回归方法,采用189个中大型城市1991~1998年的混合面板数据,对人均GDP与投资,直接利用外资,劳动力增长,政府支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盛科荣,孙威(2004)则通过回归手段考察了固定资产投资,市区从业人员,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在煤炭型城市,油气型城市,冶金型城市和化工型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尽管这类文献能够比较好地表现影响城市作者感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潘士远副教授对本文的有益评论与建议,文责自负.张鹏飞陈斌开: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经济增长各因素之间的回归关系,但其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因此,这些回归关系并不能代表它们之间就一定存在着因果关系.与回归分析方法不同,徐现祥,李郇(2004)借鉴新古典增长理论趋同分析的标准方法,对我国216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经济增长的6趋同和绝对B趋同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层面上同时存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所强调的趋同机制.徐永健(1999)以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香港,广州,深圳为研究对象,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1981~1994年上述城市的科技,资本,劳动三大要素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对香港,广州,深圳三市经济的贡献都在60%以上,香港达到75.6%.曾光,周伟林(2006)采用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指标,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及收敛性等角度,实证研究了长三角十六城市从1978~2004年间经济增长的差异.尽管这类文献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分析方法和结果侧重于对城市经济增长相关因素的描述上,并没有深入探讨城市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由此可见,现有文献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研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分析结果的经济含义相对薄弱;其次,研究数据来源比较单一,多局限于国内城市数据,普适性(robustness)和导向性相对较弱.基于这个考虑,本文试图利用世界主要大城市的数据,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对现有文献形成有益的补充和深化.与现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