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星级管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运用“星级管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就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全市新农村建设“十百千”创建活动的深化和提升,是考核新农村建设实效的量化指标。星级管理的实施标志着我县新农村建设由抓点示范转向全面推进,由一般管理转向推行长效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实践作为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我县坚持管理工作服务于建设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念,在县、乡、村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星级管理6句话24字的基本要求(即标准量化、评星定等、梯次晋升、因村施策、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有益探索。1、严格程序定星等。为了把评星定等这项星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我们把培训放在首位,在对全县17个乡镇233个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业务骨干分片巡回培训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两个结合”(即定量测算与定性评估相结合,自下而上的申报与自上而下的核定相结合),紧扣三个关键环节开展评星定等工作:一是把好自查关,各村对照标准,全面摸清底子,逐项自查打分,得出自定星级等次。二是把好初审关,各乡镇依据各村建设成效,逐项审查得分,逐村指导调整完善,对所属村归类排队,形成初审星级等次。三是把好复核关,由县新农办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和从农业局、基层办、广电局、综治办、交通局、计生局等相关单位索取各村主导产业、农民收入、有线电视、平安村创建、阵地建设等主要指标完成资料,逐村逐项复核,特别是对处于星级等次上下限的村,在复核的基础上,会同乡镇进行会商议定,最终客观实在地评出各村基础星级。全县233个行政村,初评五星级示范村2个,四星级重点村17个,三星级推进村59个,二星级推进村113个,一星级推进村35个,无星村7个。全县233个村累计总星数516颗,平均星数2.21颗,在全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扎实过细的评定使得各村星级等次比较客观实在,能真实反映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第1页共8页面貌。2、高点起步定计划。按照全市新农村建设星级管理总体规划,依据我县新农村建设前期较为扎实的工作基础,坚持高标准、高起步,兼顾现实情况,突出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出成效”的总体目标,分三个层次提出了总体建设计划:一是提出县上三年晋星计划和年度计划。即力争全县233个行政村中每年有35%的村晋升一颗星,三年达到村均晋升一颗星,两年消除无星村。每年至少有5个左右的村达到示范村(五星级)建设标准,20个左右的村达到重点村(四星级)建设标准。到20XX年全县创建目标是:“示范村(五星级)”达到15个左右,“重点村(四星级)”达到60个左右,“推进村(三星级及其以下)”达到150个左右。2008年度全县晋星79颗,其中四星升五星4个村,三星升四星13个村,二星升三星42个村,一星升二星15个村,无星升一星4个村。二是各乡镇按照县上的总体计划,对县上提出创建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任务具体到村。三是全县233个行政村根据村情实际,都制定出了各自的晋星计划。3、因村施策定措施。在晋星措施制定上,我县采取村拟定,乡初审,县核定的方式,分三步制定晋星措施:一是由各村结合村情,针对本村在评星定等中的弱项和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反复讨论议定,因村施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晋星措施。二是各乡镇根据年度全乡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进展,及年度全乡项目建设的安排,充分考虑村级经济能力和建设实际和增分空间,查缺补漏,完善所辖村的晋星措施的制定,统筹定案后报县新农办。三是县新农办针对全县各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导产业不甚明晰、农民培训不够经常、村级阵地建设有待加强、环境卫生整治不够彻底等共性问题,对各村晋星措施进行复核完善,使晋星措施从制定上就要做到重点突出,对症下药。并做到抓硬件、促软件,两手抓,两不误。使得年度晋星创建工作与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工作统筹兼顾、相得益彰。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县上今年确定的79个晋星村共制订晋星措施338项,其中17个市列晋星村制定晋星措施71项。为了接受群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