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TranscutaneousElectricalAcupointStimulation,TEAS)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在穴位表面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来防治疾病的技术,是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TENS)结合针灸穴位的一种新疗法。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既保持了“电针样”的刺激特点,又得到较为温和、舒适的感觉,克服了针刺和电针的某些缺点,如针刺入时感到疼痛,有些患者惧针,儿童不易接受等。临床上,此项技术主要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病证的治疗,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且镇痛效应不易耐受,后效应较好,可反复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器械准备:1.经皮穴位刺激仪(具有具体刺激频率可调可视功能的经皮穴位刺激仪)。2.不干胶电极片。(二)取穴原则:1。根据传统针灸理论,循经或辨证选穴。2。根据神经肌肉解剖分布选穴。每次治疗需选择同侧肢体2个以上腧穴,1—2对穴位为宜。(三)操作方法:1.选穴处方根据取穴原则处方配穴后,选择2个穴位为一对,形成电流回路,一般选择同侧肢体2对穴位为宜。2.操作步骤首先检查经皮穴位刺激仪性能良好,选取穴位后常规消毒,然后将两对输出电极(带有直径为2-3?的不干胶电极片)分别粘贴连接所选穴位.经皮穴位刺激仪按“ON/OFF”键开机,选择相应输出频率,调整至所需治疗时间,调节刺激量,电流量输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慢慢调高至所需电流量。3。刺激强度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病情及病变部位而定,以受刺激局部肌肉轻微跳动、患者耐受为度。当患者对电流量刺激产生耐受时,需及时调整电流刺激量。(四)刺激参数:主要使用的输出频率为2Hz(疏波)、100Hz(密波)、2/IOOHz(疏密波)。研究表明,2Hz电针能刺激脑啡肽、内啡肽和内吗啡肽的释放,作用于u和§受体发挥镇痛作用;100Hz电针能增加强啡肽的释放,作用于K受体产生镇痛效果;2Hz与100Hz交替出现的疏密波(2/100Hz),可引起四种阿片肽全部释放。2Hz电针对炎性痛和神经源性痛的镇痛效果较好,100Hz电针对炎症痛和肌痉挛痛有很好的疗效。2/100Hz电针不仅起到较好镇痛疗效且不易产生镇痛耐受。(五)治疗时间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为30min,如果疼痛剧烈,可连续刺激60min,隔日或每日治疗一次.二、常见疾病的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一)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肩凝症主要表现为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早期以剧烈疼痛为主,功能活动尚可;后期则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疼痛反而减轻.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因为外伤劳损,筋脉失养;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外感风寒湿邪,脉络拘急所致,中医学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发病年龄等特点而有“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之称。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主要病理系慢性退行性改变,多继发于肱二头肌肌腱鞘炎、冈上肌腱炎或肩峰下滑囊炎;某些患者与感染性病灶或内分泌功能有关。本病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相当于西医的肩关节周围炎。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舒筋通络,通痹止痛.【选穴】局部取穴:经络辨证为手阳明经者取肩髃与臂臑;手太阳经者取臑俞与肩贞;手少阳经者取肩髎与肩井;手太阴经者取肩内陵与肩髎。远端取穴:合谷与外关.合谷穴是治疗痛证的要穴。针剌合谷穴具有提高痛阈的作用,能够增加对于疼痛的耐受力,降低痛觉的敏感性。针刺合谷穴可以抑制疼痛,提高痛阈等方面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研(完整版)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究证明,电针刺激合谷可激活血浆0-内啡肽作用于全身而产生镇痛效果。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与阳维脉相通,阳维有维系、联络诸阳经之作用,以治表证为主,亦常用于上肢痿痹不遂.【操作步骤】1.选用经皮穴位刺激仪。2。采用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2-3厘米的不干胶电极片)分别粘贴连接患侧肩部二穴(根据经络辨证所选局部穴位),和合谷、外关二穴.3.刺激参数为:疏密波2/100HZ,刺激30分钟,局部穴位刺激强度10?2mA,合谷、外关刺激强度4?1mA。隔日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特别提示】1.经皮穴位电刺激术主要适用于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