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总结2000年4月,XX市在实现一控双达标的基础上,荣获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称号,这对我局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三年多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厅的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巩固和发展创模成果这个主题,充分发挥环保规划审批的预警、龙头作用,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不断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保护好环境,为经济建设服务。2000年至2003年上半年,我们共审批建设项目约1236个,否决一批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划、重污染、工艺落后的项目,严把项目审批关,有效地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大中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100%,小型项目达90%以上。同时,面对我国加入世贸后新的形势,出现新的情况,积极学习,努力探索科学、有效的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管理方式,规范内部管理,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阳光作业,为广大投资者服务。一、进行规划编制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2000年,我局充分发挥规划先行作用,依照国家、省、市的要求,认真开展环境保护十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编制了XX市环境保护十五规划和XX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两个规划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环境建设指标,为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二、加强环境影响审批预防为主几年来,我们贯彻落实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XX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建设项目管理法规,坚持预防为主和先评价后建设的原则,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进行审批管理,把好环保关,避免污染和破坏环境。对新、扩、改项目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力争作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特别是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实施,我们加大了环评的力度,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预防和控制源头污染的这一有效手段,使环评工作不仅要参与综合决策,而且从调整结构,合理规划布局的角度来分析评判问题。三年多来,共第1页共4页进行环评审批712个。同时强化三同时管理,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切实保证新建项目投产后稳定达标,控制和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管理中,体现在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选址关。新建项目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二是把好审批关。申报项目须按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三是把好验收关。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三、探索有效管理方式科学审批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中,我们根据新的形势和实际,按国家、省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规,坚持以下七条原则进行项目审批管理,严格把关,取得一定的效果。(1)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产业政策;(2)建设项目选址必须符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和XX市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中环境功能区划要求;(3)建设项目应当采用物耗能耗小、无废少废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行清洁生产;(4)对环境有污染的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污染排放标准;(5)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符合省、市地方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做到以新带老、总量不增;(6)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增产不增污;(7)项目建设受影响区域尤其是敏感保护目标,必须满足按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环境质量要求。凡不符合上述任何一条的建设项目,我们均不批准其环境影响报告。四、结合实际抓重点从2001年开始,我们结合海口的实际情况,生活污染所占比例较大,环境投诉大都因此而来,所以我们把它列为环境管理的重点,加大对生活污染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管理力度。着重抓好饮食业、娱乐业和建筑业等易产生生活污染的项目的审批工作。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控制污染物总量排放,特别是对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小区污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限制;二是加强对长流XX县区,特别是西海岸等环境敏感区域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如对贵族游艇会、黄金海岸居住小区等沿海岸线建设项目,要求其必须修建污水处理站,经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同时要求其按规定补种50米宽防护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