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定量分析基础1.对某组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时,若被分析样品的质量大于100mg,则该分析方法属于()A.常量分析B.半微量分析C.微量分析D.超微量分析2.对某溶液中的铝进行测定时,若取分析试液25ml进行分析测定,则该分析方法属于()A.常量分析B.半微量分析C.微量分析D.超微量分析3.由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A.偶然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标准偏差小D.相对偏差小4.下列各种分析纯的化学试剂,其中不能用直接配制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A.KHCO3B.KMnO4C.K2CrO7D.KCl5.下列各种措施中,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的是()A.进行空白试验B.进行对照试验C.进行仪器校准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6.下述情况引起的误差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移液管转移溶液之后残留时稍有不同B.称量时使用的砝码锈蚀C.滴定管刻度未经校正D.天平的两臂不等长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B.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C.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D.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8.分析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何者属于系统误差()A.滴定时有溶液溅出B.试样未经充分混匀C.滴定管未经校正D.读错法码9.下列计算式的计算结果(X)应有几位有效数字?()X=[0.3120′48.12′(21.65-16.10)]?(1.2845′1000)A.二位B.三位C.四位D.五位10.欲测某组分含量,由四人分别进行测定,试样称取量皆为2.2g,问下列结果中哪一个是合理的?()A.2.085%B.2.08%C.2.09%D.2.1%11.称取一定质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下列何者将引起正误差()A.称取基准物重量时用的一只10mg法码,事后发现其较正后的值为9.7mgB.滴定时滴定终点在等量点后到达。C.将NaOH溶液装入滴定管时,事先没用少量的NaOH溶液淋洗。D.所称基准物中含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12.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B.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C.偶然误差具有正态分布D.偶然误差具有是无法避免的13.已知:C(1/2H2SO4)=0.50mol?L-1,则C(H2SO4)=mol·L-1A.0.50B.1.0C.0.25D.0.1014.已知:C(2/5KMnO4)=0.100mol?L-1,则C(KMnO4)=()mol·L-1A.0.100B.0.250C.0.0400D.0.50015.已知T(K2Cr2O7/Fe)=0.005000g/ml,称取某含铁试样0.5000g进行分析测定,铁的百分含量为15.00%,则消耗K2Cr2O7标准溶液的体积为()mlA.15.00B.1.50C.30.00D.7.5016.已知d1,d2,d3⋯⋯dn分别为n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偏差(n为无限),则(d1+d2+⋯⋯+dn)/n的值为应()A.>0B.=0C.<0D.无法确定17.下列情况引起的误差为偶然误差的为()A.滴定时有少量溶液溅失B.滴定时加错试剂C.读错滴定刻度D.称量时零点稍有变动18.下列情况所引起的误差不属于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的为()A.天平砝码不够准确B.试剂纯度不够C.称量时零点稍有变动D.滴定时有少量溶液溅失19.用某方法对一样品进行测定时,若9次测定结果均为正误差,则用该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第十次测定,其测定结果应()A.大于真值B.小于真值C.等于真值D.不能确定20.下列情况中引偶然误差的是()A.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估测不准B.使用了腐蚀的砝码进行称量C.所用试剂中含有被测组分D.标定EDTA时,所用金属锌不纯21.下列叙述中,能更好地体现精密度高低的为()A.偏差B.平均偏差C.标准偏差D.相对平均偏差22.下列叙述中,能体现准确度高低的为()A.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B.偏差或平均偏差C.平均偏差或相对平均偏差D.标准偏差或变异系数23.为了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1%,若使用千分之一的分析天平,则试样的重量必须在()g以上。A.0.2B.2.0C.0.1D.1.024.为了使测量体积的相对误差小于0.2%,用一般的酸碱定管进行滴定时,消耗滴定液的体积必须在()ml以上。A.1.0B.5.0C.10.0D.15.025.在定量分析中,空白试验主要用于检查()A.因仪器不准所引起的系统误差B.试剂或蒸馏水纯度不够所引起的系统误差C.分析方法本身的系统误差D.偶然误差26.定量分析中,对照实验主用于检查()A.偶然误差B.分析方法本身的系统误差C.试剂或蒸馏水纯度不够所引起的系统误差D.因仪器不准所引起的系统误差27.下列哪些措施可用来减免系统误差?()A.对照试验B.空白实验C.校正仪器D.增加测定次数28.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位四位的是()A.C(H+)=0.003mol·L-1B.pH=10.42C.N%=0.030D.Mg%=19.9029.某试样经4次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