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篷车经验交流文化大篷车是“三下乡”工作的必要工具和有效载体。如何发挥好文化大篷车联城带乡、引领基层、提高群众的先行作用,不断引导、聚合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先进文化向农村渗透、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力。围绕这一课题,XX县区经过深入思考,逐步探索以车为媒、以城带乡、服务三农的新路子,收到明显成效。其典型做法先后被《**宣传》、《**日报》连续报道,中央、省、市有关领导对该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一、联结城乡:引导社会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面临大好机遇,又面临不少难题,城乡二元化结构尚未彻底改变,先进生产要素流动受限,农村稀缺资源得不到充分配置,缺乏城市文明的有力辐射和带动。这些问题在欠发达地区表现更为突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出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使社会优势资源、生产要素充分向农村流动、合理配置。作为一个既是平原农业小县,又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的XX县区,立足县情实际,积极探索统筹城乡、以城带乡、反哺三农的可行措施、有效载体。结合近年来“三下乡”坚持经常、卓有声色的成功实践,从中获得了一些有益启示:文化大篷车是承载社会资源、联结城乡文明的有效载体,下乡惠农活动是以城带乡、服务三农的必要途径、可行之举。基于此,进一步明确了“以文化大篷车为载体、以集约社会资源为抓手,以传承先进文化为先导,以延伸公共服务为支撑”的工作思路,突出并强化文化大篷车职能作用,以车为媒、联城带乡、活跃全局。在具体操作上,一是依靠政策推动,明确文化大篷车下乡工作优先地位,筹措专项经费,协调专门力量,细化责任分工,配齐活动设施,形成支持农业、关注农村、服务农民的工作导向。二是依靠市场驱动,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引进高端人才,聘请专家顾问,建立专家咨询服务系统;盘活中层,集聚人力、财力、物力,建立先进生产要素集中的资源库;面向社会,吸纳贤达之士,建立第1页共4页各界参与、群策群力的“智囊团”,形成“谁参与、谁受益”的价值取向。切实使文化大篷车下乡活动,建立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科学引动的基础之上,不仅把自身承载的社会优势资源、先进生产要素带到农村去,更进一步带动了“政策宣传车”、“科学图书车”、“文艺演出车”“卫生义诊车”、“农资服务车”等下乡活动,引导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要素向农村渗透。二、传承文脉:引发农村社会创造活力文化蕴含思想情感,彰显创造活力,是一个地方的根系所在。建设新农村,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文化为先导,引领发展主流,激活创造源泉。当前,农村各地的文化发展演变中呈现出了较为明晰而又各不相同的脉系分支,多元化、多样化趋势明显。为此,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必须从实地出发,切准文化脉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文化大篷车下乡活动中,XX县区按照“科技文化富经济、健康文化祛陋习、大众文化聚人气、亲情文化增合力、创业文化激活力”的总体思路,把握五大文化脉系,整合开发县域文化资源。推广科技文化中,重点围绕各地产业优势、资源布局,划分功能区域,明确主导产业、宣传课题,向广大农民介绍主导产业的发展优势、市场前景、风险分析、成本投入与具体收益,讲解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性,组织专家为种养大户、乡土人才传授先进的实用技术和生产模式。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认识本地发展的优势,不断了解市场信息,掌握致富本领。普及健康文化中,重点组织医护专家开展义诊活动,向群众讲解常见病的预防知识、突发病的应急方法,讲明保持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对乡村医生进行专业培训。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的摒弃个人陋习,养成讲卫生、懂护理的良好习惯。活跃大众文化上,重点对农村文艺队伍、文艺爱好者进行培训,指导安排文艺节目,开展城乡文艺汇演活动,并针对农村酗酒、赌博等不良现象,创作文艺节目,晓以利害,引导矫正。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健康文化活动,自办文艺活动。培育亲情文化上,重点围绕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将亲情要素融入到道德宣传活动中,积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