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汪洋湖先进事迹纪检监察方面的体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重要地位与表率作用,决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其重点与关键,是加强和改进领导机关与领导干部的作风。中央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各级领导机关工作人员、各级领导干部尤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全党上下学习和贯彻《决定》之际,中央及时推出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XX省水利厅厅长汪洋湖同志的先进事迹。10月25日,笔者在北京亲聆了汪洋湖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报告,深切感到,汪洋湖同志确实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一个典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生动教材。汪洋湖事迹的闪光点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名利观、亲情观、小节观和信念观;也正是这几个思想亮点,促使我们作为纪检监察工作者想得更多、更深。一、学习汪洋湖的名利观,同时也要完善分配机制汪洋湖首先是一个廉政的典范。从29岁开始担任副县级领导干部起,他先后掌握过各种不同的权力,但他从未利用这些权力谋取过私利,以至于在从XX市搬家到XX市时,只有一个木柜、两个木箱和两口水缸;在单位集资建房时,竟然因为短缺区区8000元钱而一筹莫展。汪洋湖对待荣誉也是非常谨慎的。他曾多次拒绝宣传部门对他的宣传报道;今年,在组织上已经决定树他为先进典型后,仍然与宣传部门约法三章:第一,不能作夸大的宣传;第二,不能为了突出自己而贬损他人;第三,具体的事实,要经他核实后才能对外报道。汪洋湖能够不谋私利,淡泊名利,是因为他深深知道。他的权力受之于党和人民,是党和人民对他的信任与希望,是他用来服务于人民的工具而已。其磊落胸怀、高风亮节,令人肃然起敬,堪为我们学习的楷模。但汪洋湖为官清廉的事实也说明现有分配制度的不尽合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们不应该再让老实人吃第1页共5页亏、做清官受穷的现象继续下去了。当前我国的国情还不允许政府“高薪养廉”,但应该让那些在重要岗位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公职人员过上一种“比较体面”的生活。实际上,国家目前给予中、高级公职人员的实际待遇并不菲薄(如住房、汽车、专职司机等),如果把这些实际待遇货币化,变暗补为明补,就能使分配制度更加合理、更加透明,也更有利于消除某些人走向腐败的主观动因了。从这个角度看,完善分配制度也是反腐败的治本措施之一。二、学习汪洋湖的亲情观,清除封建伦理思想残余汪洋湖事迹中感人至深的一点,就是他严格要求家属子女,从不徇以私情。他先后调动工作16次,与妻子、女儿两地分居30年。老伴至今是一个普通的护士;大女儿患有严重的胃病,现已下岗在家;二女儿参加高考时因缺少父亲指点而填报志愿失误,以超过录取线的高分落榜,成了仓库里的临时工;最受他宠爱的三女儿,20岁从警校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已整整9年。政策允许他调1个子女到身边(XX市),他也为了解决别的同志的困难而让出指标。是汪洋湖铁石心肠、漠视亲情,还是他为了个人仕途牺牲亲情。都不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热血汉子汪洋湖也有柔情的一面。在报告会现场,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当听到女儿汪强讲到伤心之处时,汪洋湖悄悄拿起桌上的浅红色毛巾,低头擦了一把眼睛。汪洋湖之所以不肯用手中的权力照顾自己的妻女亲人,是因为组织纪律、工作职责不允许他带坏风气。为了不使自己的工作受到干扰,汪洋湖其实无可选择。但是,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困惑。相当部分同志认为汪洋湖的亲情观“不可思议”、“可敬而不可学”;在他们看来,汪洋湖无疑是一个勤政廉政的好干部,却未必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我想,造成这些看法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其一,是在拥有漫长封建历史的中国,“升官发财,封妻荫子”的封建思想依然普遍残留在人们的意识之中;其二,是现实生活中少数腐败官员利用手中职权、为自己的配偶、子女甚至情妇谋取私利的丑闻,进一步强化、毒化了这样的观念,以至于出现了“多贪第2页共5页多占不算新闻,不贪不占才是怪人”的荒谬逻辑。可见,滋生腐败现象的思想根源,不仅来自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也来自于种种封建思想残余,如封建伦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