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严跃森下载整理孩子的书包为何这么沉?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长期难以解决的教育问题。学生学习时间过长、家庭作业太多、睡眠时间太少⋯⋯这些问题都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呼声强烈。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又有了新的要求,指出将通过“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等方式,为中小学生减负。《纲要》还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在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如下:1、升学考试的压力。21世纪的今天,激烈的竞争性考试,以分数和文凭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强化了“唯有读书高”这一传统观念。有人预言,即使教学内容减一半,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一小时,家长也会用“奥数”、家教等来填补学生剩余的时间,在这种观念推动下,学生课业负担在无形中越减越重。中小学生如何面临升学考试压力每年的升学考试,不仅牵动着万千学子的心,每年的升学考试,不仅牵动着万千学子的心,更是牵动了含辛茹苦养大孩子的父母的心,为此,学生们一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一天到晚似乎都在学习,作业很多,节假日都难得休息,被一大堆的补习,学习占据着,没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学习的目的渐渐偏离了本来方向,从而导致这些孩子有着种种因心理压力造成的身心失调。2、家长过高的“期望值”。不少家长没有反思自己的期望值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没有充分认识孩子在学校面临的激烈竞争局面,却把太多2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以往我们知道,学生之间的比较,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出差距,弥补不足。只是当能力、水平相差不多时,这种对比才有一定的可行性,有助于激发孩子争强好胜的意识,但相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这种对比只能使他们无奈,产生可望而不可及的慨叹。只能一点点消磨他们原本还有的进取心。如果家长固执地认为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促使孩子奋发努力,提高成绩,那为什么在如此严格要求屡屡催逼督促下,孩子的成绩还是不如人愿,差距依旧存在。3、新课程的错误实践。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完整的人”,但在全面推广过程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未完全落实到实践层面。新课改后小学生的作业形式虽然有了变化:机械抄写、运算的作业少了,动手实践、创造、合作的作业多了,但作业难度也相应加大,学生的作业时间与课改前的相比有增无减;考试和竞赛方面,形式变了,但实质没变;课程内容方面,新课改对课程结构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改变小学课程类型单一、科目比重失衡、课程内容繁重和陈旧局面,基于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原则构建课程结构,这一结构上的调整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现实问题,一些师资薄弱的学校难以适应这一变化,于是出现一些学校仍然使用旧教材,不少学校采用两套课程教学,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要想切实减轻应试教育造成的学生负担,还要推行对学生的综合、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指出,学生“减负”的关键是要对学生的负担正确理解。造成负担的确与目前的考试制度有关,但也与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有很大关系。如果考试和学习的知识需要死记硬3背,学生负担就会很重。如果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就不会感到负担很重。《纲要》提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明确政府和学校的责任后,《纲要》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要求: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针对课业负担加重的原因,《纲要》也提出改革措施: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同时,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