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旅游保护发展经验交流材料xx县位于**省西部边陲,是一个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县,全县国土面积1759平方公里,总人口38.7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万。xx县历史悠久,自唐朝永隆年间设立渭阳县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xx县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凭借xx历史文化名城、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中华民国总理熊希龄、文学大师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以及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一批人文景观和奇特自然景观,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新世纪以来,xx县文化局强化职能,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找准发展文化产业的切入点,趁势而上,迎来了xx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到目前为止,xx县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全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480余家,其中:印刷企业6家、网吧100家、书报刊批发零售13家、音像制品零售21家、歌舞娱乐场所10家、酒吧18家、民俗演艺场所4家、电子游戏厅19家、艺术培训业3家、业余艺术团体48个、博物馆4家、民俗文化村12个、文化旅游产品经营210户,从业人员达1.2万人。xx县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与文化局如何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自身位置,重视人才培养,优化产业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一系列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xx县的演出娱乐、书画艺术、文艺培训、文化商品等方面,都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特别是旅游业的兴起,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为此,xx县文化局在20XX年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定位、发展产业”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组织文化系统干部60余人次分赴丽江、苏州、杭州、长沙等文化产业发达地区学习考察。通过转变三个观念,强化三种意识,为xx县发展文化产业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即:转变文不经商的观念,强化抓产业兴事业的意识,鼓励文化单位走向市第1页共5页场,发展文化产业;转变等、靠、要的观念,强化多找市场,少找县长的意识,鼓励文化单位面向市场求生存、促发展;转变重投入轻产出的观念,强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意识,鼓励文化单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文化艺术创作、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项目经营等方面,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不能“就文化谈文化,就艺术谈艺术”,要跳出文化看文化,把文化产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对待。二、重视人才,创新机制xx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有6位联合国授予的民间工艺大师,11个国家、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民间艺人数不胜数、各行人才举不胜举。试想,把这些都开发出来,把这些传统人才都利用起来,何愁文化产业不做大做强。首先是建立人才资源库,树立学习榜样。在摸清人才资源现有存量和流量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全县文化人才现状。对全县近200位文学艺术、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民俗等方面专业人才建立了人才档案。特别偏重于收录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资料。20XX年以来,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在各自领域的成绩,先后确立了xx县文化系统“五名人”,号召全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他们敬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每年发放一定的津贴,让其成为本系统人人学习的榜样,从而带动一大批人才自觉投身到创业中去。其次是创新用人机制,实行竞争上岗。20XX年,xx县文化局大力改革分配机制、用人机制,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制度。破除“论资排辈”,大胆使用优秀年青人才,树立用人所长的观念,打破身份界限,唯才是举,不断拓宽选用人才的视野。7位懂管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通过竞岗充实到了系统各单位。以岗定酬、绩酬结合的分配机制激活了每一个人的潜力。并广泛地吸纳招募社会人才,引进了3位高层次的策划人才作为xx县文化产业发展顾问。同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真正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第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为适应文化产业发第2页共5页展的需要,xx县文化局近几年加大了人才培训力度。20XX年,制定了《xx县文化系统教育培训工作方案》,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