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中期计划文化重点工程1.推进重点文化设施工程优化黄埔文化中心整体规划,完成征地工作,分步推进主体工程建设,争取市第三少年宫落户黄埔,形成反映XX县区历史文化内涵,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精神生活需求,符合国家级文化先进单位建设标准、XX县区东进龙头城市定位,在省内具有示范意义和标杆作用的高水平区级公共文化设施。积极配合省、市有关部门,按期完成中国辛亥革命纪念馆建设,推进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公园建设,争取XX市中山公园落户长洲岛,充分整合、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辛亥革命纪念馆纳入长洲岛中山公园扩建范围,形成以辛亥革命纪念馆为主轴,向东、西逐步延伸,建成集休闲、文化、生态配套的纪念公园,以辛亥革命策源地和重要战场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提升长洲岛乃至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2.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完善全区街道文化站(室)硬、软件建设,构筑起坚实的基层文化事业平台。完成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和绿色网园的建设任务,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提高辐射面,使更多地区和人口受惠。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在黄埔文化中心规划建设多功能大型文化广场。在全区范围内,尤其是在南岗、荔联、姬堂等外来人口聚居地建设完善中小型文化广场,各街建设一个以上文化广场。20XX年,全区街道文化站均达到省特级文化站标准,文化站站舍建筑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年度业务经费不低于30万元,在编在岗人员不少于5个,每年举办街道性大型文化活动4次以上,单项型文化活动6次以上,民间艺术、文艺培训等其他活动10次以上,组织指导辖区社区居委会建立文化室、文化中心,图书室藏书不低于15000册,建立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文化市场监管有力,文物保护工作落实。社区文化室建筑面具不少于200平方米,藏书不少于2000册,报刊不少于20种,音像制品不少于10种,电脑不少于2台,有一个文体小广场,第1页共8页有一批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器材。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3.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工程(1)发展网游动漫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根本、创新为支撑,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和政策激励,营造网游动漫产业发展环境,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网游动漫研发、生产、运营、培训和衍生产品开发的骨干企业,鼓励发展三维、四维等技术领先的网游动漫企业,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竞争力。充分发挥广州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黄埔园区的综合功能,积极培育动漫产业实体市场,促进玩具、网游、动漫产业链的融合,推动产业发展从黄埔制造向黄埔创造转变,力促网游动漫产业跨越式发展。(2)发展文化创意休闲产业。结合临港城市游憩商业区rbd规划建设,利用毗邻大学城的优越地理位置,建设集国际性、艺术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意体验中心。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网上书市等图书电子音像、娱乐、发行、会展艺术品、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拓展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3)积极挖掘、保护和扶持民间工艺。重点做好黄埔广绣工艺的挖掘、保护和传承,组建广绣工艺室。制定鼓励扶持包括珠绣、乞巧工艺品、波罗鸡等民间工艺的措施,支持街道和社区建立乞巧工作室和国学培训室等,充分发挥本区民间工艺家的传帮带作用。将黄埔广绣、波罗鸡等作为我区品牌形象推广的重要内容,探索批量化生产、销售的市场化运作模式。4.推进文化艺术品牌工程以波罗诞庙会为载体,进一步推动广州民俗文化节的内涵式发展。深入挖掘南海神庙的历史文化内涵,承接国家、省、市大型节庆活动,提升和扩大南海神庙和波罗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黄埔军校、南海神庙等为题材,创作音乐、动漫等作品。重点扶持文学创作、群众合唱、地方戏曲、书画摄影、少儿舞蹈等项目,街道文化站每年组织创作、演出作品、节目8件以上;积极参加包括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广州文艺奖等国家、省、市级群众文艺奖项的创作和展演,力争每年都有一第2页共8页批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准的优秀作品获奖,塑造黄埔文化名区形象。5.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新活动形式,突出地方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