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叶1一叶一世界第五章室内家具与陈设中国传统家具发展概述:中国传统家具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7世纪的商朝。从商朝发展到明清时代的近3500年间,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1)商、周至三国时期。我们祖先由席地跪坐的生活习惯而形成了矮型家具。(2)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席地跪坐的习惯依然存在,在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下,高型家具由此引进,席地跪坐的习惯渐渐向垂足而坐的生活习惯过渡。(3)宋元时期。垂足而坐的生活习惯普及,高型家具随之流行、发展。(4)明清时期,这是我国传统家具发展的高峰期,形成了东方家具特有的艺术风格。1、矮型家具时期:商、周至三国时期: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家具己普遍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时人们在室内就地铺席,人们跪坐在席上。2、矮型家具向高型家具的过渡:隋唐五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极其辉煌的时期。这段期间,席地而坐、在床榻上伸足平身侧身斜坐、盘足坐及垂足坐同时存在,总趋向是向垂足坐过渡。此时高型家具有桌、案、长凳、圈椅、靠背椅和平面的床。家具的造型简明、朴素大方,结构上采用中国建筑结构的抬梁木构架的结构方式,使结构趋于合理的简化。当时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里,高型家具的使用已十分普遍。这些家具的造型十分接近现代生产的框架结构的家具,为宋明时期的家具风格奠定了基础。3、高型家具的流行及其发展:自两晋南北朝垂足而坐的起坐方式兴起至两宋与辽金对峙时期,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已经遍及于普通百姓家庭,由此高型家具完全得到了定型和迅速的发展。4、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鼎盛时期:进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这些社会因素促使明式家具达到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顶峰。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明代的苏州、北京,清代的广州、扬州和宁波等地逐渐发展成家具制作中心。由于各地的作法不同,当时出现了称为“苏作”、“宁作”、“广作”等不同的艺术风格。当时从南洋各地输入的名贵木材如花梨、紫擅、红木等,为明式家具特有的结构造型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这些木材质地坚硬,色泽和纹理优美,在制作家具时,可采用较小的结构剖面,制作精密的榫卯,并进行各种精细的雕饰和线脚加工,这形成了明清家具艺术风格的特色。从明清家具的发展过程看,从明至清初时期的家具称为“明式家具”,因为这时期的家具无论硬木,还是大漆家具,甚至是民间的柴木家具,都以它造型简洁、结构合理、线条挺秀舒展、比例适度、注重使用功能、素雅端庄的自然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清代中后期的家具继承了明代家具构造上的特点,但造型趋向复杂,风格华丽厚重,线条平直硬挺,雕饰增多,大量饰以牙、角、玉等的镶嵌装饰,却忽视了家具结构的合理性和与人体的协调性。因而这时期的家具显得尺度大而形重,在官场中炫耀气派,人们称其为“清式家具”。明至清初是我国传统家具发展的历史高峰,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从艺术造诣来看,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对17至18世纪西方家具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明清家具在当今世界上一花一叶2一叶一世界仍有重要地位。这时期的家具,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5大类:(1)坐具——杌凳、坐墩、交杌、长凳、椅子。(2)承具——炕桌、长方桌、方桌、条案、香几。(3)卧具——榻、罗汉床、架子床。(4)庋具——箱、架格、柜格、立柜、闷户橱。(5)其他——屏风、衣架、面盆架、镜台、灯台等。明清家具的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材与用材的统一。(2)结构与造型的统一。(3)实用与美观的统一。(4)细部处理与整体效果的统一。我国明式家具研究的著名学者杨耀先生在其著作中称:“明式家具有很明显的特征,一点是由结构而成立的式样,一点是因配合肢体而演出平衡。从这两点着眼,显然它的种类千变万化,而归综起来,它始终保持着不太动摇的格调。那就是简洁、合度”。外国家具发展概述:外国古典家具史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奴隶社会的古代家具、封建社会的中世纪家具和文艺复兴及其后的近代家具。1、古代家具: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的埃及,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的极盛时期,曾创建了灿烂的尼罗河流域的文化。从现有资料看,当时木家具已具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