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研究思考[摘要]文化馆体系作为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文化馆体系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必须进入决策前端,群众文化学科建设和专业化建设是文化馆体系发展的重要保证。[关键词]文化馆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运营管理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是一个集合概念,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和群众文化队伍等具体概念,群众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组织、辅导、研究是群众文化机构业务体系的三大要件。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国家政府、群众团体或集体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而建立的事业单位,政府系统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指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导和骨干力量,具有在群众文化总体中的主导性和工作性质的服务性、工作内容普及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其服务对象,是本辖区内的全体人民群众(也可组织跨辖区的文化活动)。文化馆作为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骨干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组织网络、文化设施、人才队伍等诸多优势,在保证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尤其是引导群众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上具有独特的职能。本文以XX省XX县区文化馆体系为例,对政府系统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尤其是文化馆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群众文化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馆体系的体制改革必须进入决策前端。一、文化馆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工作现状(一)设施及运营情况第1页共9页1.设施建设。国家最高的业务职能机构——国家文化馆尚未建立。XX县区的区、街、社区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健全,文化馆(图书馆)、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室的开办率已达到100%。截止到2006年底,XX县区文化站10个,总面积为22246.7平方米,文化室126个,总面积为21999平方米。500平方米以上文化广场为57个。街道级图书馆建馆率100%,21家社区图书馆已投入使用。文化馆因目前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存在一部分馆舍面积出租问题。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存在场地出租或合作经营问题。2.运营。区级设施运营管理较规范,利用率较高,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设施主要集中在为文化团队提供服务上,利用率低,原因主要在于组织的活动较少,经营价位偏高、开放时间不合理。社区文化室活动单一,参与者有限,共建共享意识需要加强。据区文委调查,三级文化网络的知晓率均超过50%,但利用率过低。知晓率上,区文化馆75.7%,区图书馆69.4%,街道文化站61.3%,社区文化室57.7%;利用率上,区文化馆18.9%,区图书馆11.7%,街道文化站15.3%,社区文化室18%。(二)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情况1.工作队伍。区级文化馆体系的专业人员比例偏低,中高级职称少,男女比例上女性过多。基层文化干部队伍数量薄弱,素质有待提高,文化站编制仍存在混编、缺编现象。据区文委调查,全区街道文化干部队伍中80%是管理类专业,文艺人才只占3.6%。2.志愿者及文艺骨干队伍。2002年建立了区街两级文化志愿者队伍,一街一团,一居一员,一点一人,但志愿者只局限于专业文艺团体及工作者,一般意义上的为群众文化服务的多层面的志愿者(义工)队伍尚未建立。文艺骨干队伍庞大,全区共有800多个群众文化艺术组织,其中具有一定特色和水平的“社区文化细胞”300个。(三)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以文化活动为中心,开展了群众文化品牌性活动以及多层次的日常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群众文艺创作、公共文化鉴赏活第2页共9页动等。2006年,XX县区共举办群众文化活动1149次。1.组织。文化馆组织的活动,包括参与市、区重大文化活动,自办活动,合作活动,经营性培训活动。参与市、区重大文化活动有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夏日文化广场、新年音乐会以及各类全国、市级活动中有关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自办活动有新春游乐会、各业务门类馆级活动、团队活动等;合作活动有相声俱乐部及相关艺术类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