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堂教学的三个比喻VIP免费

课堂教学的三个比喻_第1页
1/17
课堂教学的三个比喻_第2页
2/17
课堂教学的三个比喻_第3页
3/17
课堂教学的三个比喻:“学走路”、“挠痒痒”、“挑动群众斗群众”一:学习就是“学走路”没有一个父母糊涂到不教孩子“学走路”,但却有多少老师不教学生“自主学习”呢?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需进一步思考:为了“不需要教”,应该“怎样教”?故事:孩子问父母:蜜蜂为什么能嗡嗡地飞,而蝴蝶却飞起来没有声音呢?父母的态度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去一边去,正忙着呢!二是:孩子啊!蜜蜂嗡嗡地飞是因为它的翅膀震动地快,而蝴蝶震动地慢啊!三是:拿起一张纸,慢慢地扇,然后快速的扇动,让孩子在观察中体会空气中物体振动的快与慢产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思考:有知识,然后还得教会学生去学会观察、思考,这才是一种好的处理方法。教师发展的三个阶段:讲不清楚、讲得清楚、不讲清楚。知识不是老师讲清楚的,而是学生想清楚的。学生只有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才能实现对知识的高水平理解。比喻二:教学就是“挠痒痒”。教学要挠到学生的“痒处”,也就是要“瞄准”学生的认知障碍,关注学生的困惑之处、疑问之处,否则会造成学生“痒的地方没挠到,不痒的地方使劲儿挠,结果还是痒。”课堂就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要实施开放式教学,暴露学生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考:课堂上学生说真实的话与说正确的话哪个更有价值?比喻三:教师角色就是“挑动群众斗群众”。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交流——互动”,学生正是在群体互动、充分参与的过程中理解新知的。在多向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做好“引导者”的四个关键词:选择、调控、升华、激励;而做好“组织者和合作者”也有四个关键词多倾听、少打断、高尊重、低控制。唯如此,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新课堂,到底“新”在哪里?新课堂,“新”在教学设计。旧课堂的教学设计重点往往在于教师“讲些什么”,而新课堂的教学设计更多地需要考虑“不讲些什么”;旧课堂的教学设计总要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以及在课堂上有可能呈现的问题做周密而细致的预设,新课堂的教学设计则需要围绕“哪些是同学们自己可以学会的”“哪些是部分同学可以学会的”“哪些是必需通过教师讲解才能学会的”等问题进行预设;旧课堂的“预设”相对稳定,教师预设了什么,就决定了课堂上学生接受了什么,新课堂的“预设”则相对多变,将随着课堂上学生呈现的问题适时调整。所以,新课堂的教学设计并没有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而变得轻松,反而给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旧课堂的教学设计可能建基于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经验,新课堂的教学设计除了同样需要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专业智慧。这就决定了新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需要教师拥有更为广博的学科知识,同时必须要以教育者专业的视角来理性审视所教授的学科和学生。可以这样说,新课堂能否出“新”,在教学设计阶段就似乎“命中注定”了。新课堂,“新”在“有所讲有所不讲”。旧课堂要求教师的讲解必须“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逻辑缜密”,重点在“讲深讲透”上下足功夫。往往是一堂课下来,教师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却发现依然还有许多很重要的内容没有讲到,或者很自觉地把学生没有学会的原因归结到自己“没有讲清楚”。事实也往往是这样:教师费了好大的劲讲得滔滔不绝滴水不漏,却讲了许多学生原本就会的东西,或者是原本不会可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学会的东西,或者是自己学不会但通过与同伴合作可以学会的东西,而那些自己学不会而且通过与同伴交流依然不能学会的东西,老师却在讲解过程中三言两语带过而没能重打实敲,或者是讲解了许多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的东西。所以,新课堂提倡的是:老师不讲什么比讲什么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在观察新课堂的时候,不妨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审视:老师讲的哪些东西是本不应该讲或者不需要讲的?新课堂,“新”在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新课堂外在的标志性表现是学生动口说、动手写。老师是课堂进程的推进者和促进者,推动什么?促进什么?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持续发生,促进教学目标的逐步达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课堂教学的三个比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