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明清的经济与文化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15课明清经济与文化教学目标(一)学习明清思想领域的成就的原因,引导学生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二)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经济文化出现的新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冋时期世界的变化,在世界中看中国,分析中外共时性问题。(三)授课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史料,了解多种历史的呈现方式,并根据史料印证历史结论。(四)引导学生读懂图片、文献材料,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问题,形成理解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五)通过学习明清时期中国在文学和科技上的成就,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学习本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六)通过学习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输入中国、西学东渐,培养学生从世界文明的角度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局限。(二)难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局限;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一、经济的发展和局限(一)经济发展1、农业发展的表现(1)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2)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3)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和相关副业,商品化趋势增强。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1)纺织业、印染业等行业生产工具革新、技术提高、规模扩大。(2)出现新的经营手段一一开设工场3、商业发展的表现(1)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2)区域间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3)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的形成(4)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学习明清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表现,结合教材所给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二)经济的局限(1)表现: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2)原因:日益僵化的封建统治。经济:重农抑商;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对外:海禁和闭关锁国。(3)后果: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鸦片学习明清经济的局限,并分析局限的原因,并对比此时西方国家的发展,得出经济发展局限造成的后果,培养学生分析中外共时性问题的能力一一历史时空观。二、思想领域的变化(一)变化:1、陆王心学:“致良知”2、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3、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工商皆本。4、顾炎武:经世致用5、王夫之:提出唯物主义(二)变化的特点1、政治上:反对专制权威,提倡自由民主;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3、治学上:反对空谈教条,提倡经世致用。学习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发生的新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思想领域变化的原因是基于国家经济政治出现了新变化。引导学生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二)变化的原囚: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2、商品经济发展,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3、市民工商业阶层的壮大二.小说和戏曲名称成书时间作者特点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悴写作牡裁0二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西游记明朝中期吴承恩神话小说儒林外史清朝吴敬梓调剌小说红楼梦清朝中期曹雪芹古典现实主文文学的髙蜂(一)小说学习明清小说与戏曲,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四、科技著作类别作者《本草纲目》医药学李时珍《农政全书》农学徐光启《天工开物》工艺百科宋应星《徐霞客游记》地理学徐霞客(一)科技著作科技呈现特点:1•从内容看:总结性巨著,集大成之作;2•从价值和影响看:虽无突破、创新,但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学习明清科技著作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并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呈现的特点与封建国家的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3•从部分内容看:体现出西方文化的传入。如《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二)西学东渐课后反思1、本节课经济思想部分内容较难,在讲解是需要辅之大量史实进行讲解佐证。2、本节课课容量大,在上课时注意把握重点。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