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六、七章练习1.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的遗传信息,创造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是()。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多倍体育种D.单倍体育种2.生产上培养无子西瓜、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利用杂交手段培育既抗倒伏又抗锈病小麦的原理依次是()。①基因突变②染色体变异③基因重组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③①3.多倍体育种的优点是()。A.操作简便B.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果实和种子都较大D.成活率高4.右图表示水稻单倍体育种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作用是()。A.提高突变频率B.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C.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D.获得无子果实5.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是()。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染色体变异C.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6.以下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新品种是()。A.耐寒的小黑麦B.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C.太空椒D.试管牛7.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④提取目的基因A.③④②①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8.基因工程常使用的运载体是()。A.动物病毒B.质粒C.噬菌体D.植物病毒9.1943年,从自然界分离出来的青霉菌只能产生青霉索20单位/mL。后来科学家用x射线、紫外线等照射青霉菌,结果大部分青霉菌死亡,在存括下来的青霉菌中,有的青霉菌产生青霉索的量提高了几百倍(最高达到20000单位/mL),从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株。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用射线处理后,少数菌株存活的原因是产生了。(2)射线诱导产生高产青霉菌株的变异方式是,其根本原因是结构发生了变化。(3)上述育种方式叫育种。所获得的高产青霉菌株,青霉索产量提高了几百甚至几千倍,这说明这种育种方式的优点是。10.写出下列几种育种方法的理论依据:(1)杂交育种的理论依据是。(2)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是。(3)单倍体育种的理论依据是。(4)多倍体育种的理论依据是。1.决定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A.基因的多样性B.蛋白质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物种的多样性2.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D.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3.下列可称为群落的是()。A.一口池塘中的全部细菌B.一口池塘中的全部草鱼C.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树木D.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生物4.能够产生生物进化原材料的是()。A.生存斗争B.有性生殖C.自然选择D.突变和基因重组5.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A.个体B.种群C.群落D.性成熟个体6.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有l8个,基因型为Aa的有78个,基因型为aa有4个,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18%、82%B.36%、64%C.57%、43%D.92%、8%7.自然界出现了有性生殖以后,生物进化的速度加快了。这是因为有性生殖()。A.产生的后代数量多B.繁殖速度快C.后代具有更加稳定的遗传性D.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8.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A.突变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D.染色体变异9.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A.就是地理隔离的结果B.就是生殖隔离的结果C.是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D.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10.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A基因突变和重组B自然选择C共同进化D地理隔离11.使用某农药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B.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变异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12.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在19世纪中期以前,桦尺蛾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1)在19世纪时,桦尺蛾的栖息地曼彻斯特地区,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条件下,对于桦尺蛾的两种体色,有利的性状是——。(2)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钢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